

三彩菩薩坐像 明(公元1368年—1644年)
為了保護祖國歷史文化遺產,及時搶救和征集流散于國內外的珍貴文物,充實國家收藏,自2002年4月起,財政部設立了“國家重點珍貴文物征集專項經費”。此組三彩菩薩坐像就是國家文物局在財政部的支持下,使用這項經費征購的海外遺珍。

彩繪木雕觀音菩薩坐像 宋(960年—1279年)
流散海外多年的宋代木雕觀音,受益于“國家重點珍貴文物征集專項資金”,已正式入藏國家博物館。
新中國成立初期,黨和政府在國家外匯極度缺乏的情況下,就曾撥巨資搶救了諸如《中秋帖》、《伯遠帖》、《五牛圖》、《韓熙載夜宴圖》等珍貴文物。 自2002年至2006年5月,共實施14個重大征集項目,使用中央財政資金近2億元,搶救征集了流散于海內外各類珍貴文物204件,珍貴皮影文物6萬余件,文物類別囊括書畫、青銅器、佛教造像、古籍善本、家具、皮影、玉器、陶瓷等類。
征集文物的鑒定實行“一票否決制”,對任何一件文物的征集鑒定,都會一一征求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相關專業領域所有專家意見,并請專家獨立出具書面鑒定意見,如有不同意見立即放棄該項目。(編輯: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