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藏友拿出一件有“中國夢”款識的瓷器讓專家鑒定,專家建議市民有必要彌補一些文物知識。
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館日,當天,省博舉行公益性鑒寶活動,邀請故宮6位知名專家到場鑒寶。記者采訪中發(fā)現(xiàn),不少藏友,特別是瓷器藏友熱情高漲,但專家“鑒寶”數(shù)百件,超過9成為新品或贗品。
“寶貝”印有“中國夢”,專家忍不住笑了
18日上午9時許,鑒寶現(xiàn)場已被全國各地來的藏友圍得水泄不通。尤其是瓷器鑒定,藏友更多,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古器物部主任呂成龍忙得一上午都沒空喝水。
多數(shù)藏友對于藏品背后的知識知之甚少,有的甚至鬧了笑話。一位中年男子擠到專家面前,掏出一件造型奇怪的藏品遞給呂成龍:“看看我這個新石器時期的東西。”盡管打眼一看就知道東西不對,但是耐心的呂成龍還是接過來端詳一番:“你這個是混凝土做的吧?”
“這是新的”“現(xiàn)代仿的”,鑒定后呂成龍多次對藏友說,但對方反應卻是茫然,仍追問“多少年了”“值多少錢”。有一位60歲左右的女士,拉著小車擠進鑒寶現(xiàn)場,一口氣拿出二三十件瓷器藏品,請呂成龍鑒定,后者耐心地看完,均為贗品。
與該女士一起來的另一位男士,將幾件清代風格粉彩擺到呂成龍面前,滿懷希望地等待專家鑒定。記者見呂成龍將該瓷器翻過來看底部,然后有些意外地說:“這不是印著‘中國夢’嘛!”果然,其底部印有紅色的繁體“中國夢”字樣。“還挺與時俱進!”專家也忍不住笑了,將這件“寶貝”還給鑒寶者。
上午約3個小時中,呂成龍共為藏友“鑒寶”數(shù)百件,超過9成為新品或贗品。
宋金時期遺物竟是從渣土場撿的
盡管鑒定出來的“寶貝”比例太低,但令人印象深刻的也不少。
一對40歲左右、夫妻模樣的藏友,從背包中掏出6件藏品,其中4件為黃釉瓷器,2件為黑釉,見多識廣的呂成龍目光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他摘下眼鏡,把一只黃釉帶有支釘痕的瓷碗拿到眼前,看了又看,又拿出相機拍照,然后問來人:“哪兒來的?”藏友答:“瘦西湖建地鐵挖出來的。”另外那位一起來的女士則拿出一件造型優(yōu)美、口部殘缺的執(zhí)壺,和一件直徑十厘米左右、口沿殘缺的瓷器,說:“這都是一起出土的,出土時被挖掘機挖碎了。”呂成龍鑒定后告訴對方,是唐代到五代時期的遺物。
濟南一市民將四五只小件藏品求鑒,其中有一件綠釉人物,一件嬰戲造型的筆格和一件圓形藏品,均為宋金時期遺物。這位藏友告訴專家,這些藏品都是從濟南渣土傾倒場撿到的。
值得一提的是,有藏友將兩只彩陶搬到專家面前,經(jīng)鑒定為著名的馬家窯的遺物。
個別藏友對藏品來路諱莫如深。其中一人將幾件不同朝代的瓷器請專家鑒定,均為真品。但問及來路,卻含糊稱“搬家時搬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