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藝術品,人們首先想到的便是精美而昂貴的瓷器、價格不菲的畫作以及熱鬧非凡的拍賣行。但是只有這些算藝術品嗎?街頭藝人的剪紙、風箏、民俗手工藝品等,這些普通人看得見、用得起的手藝制品是藝術品嗎?
筆者認為,這些民間傳承下來的手工藝品、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藝術品,只不過是來自于民間的藝術品。當人們瘋狂追逐那些天價藝術品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老藝人手里的傳統技藝正在以肉眼看不到的速度消失,如果得不到傳承和發展,或許在若干年之后,他們和齊白石的字畫一樣因為集聚欣賞性和稀缺性而價值不菲。
近期到山東省圖書館聆聽了一場由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山東省文聯主席潘魯生教授主講的“手藝創造財富”的講座,受益匪淺,覺得有許多問題值得我們思考。
民間藝術種類繁多,多具有地域性,且多為師傅帶徒弟,不易形成規模化、產業化,如何傳承和發展?如何讓手藝創造價值、創造財富、創造文化?也是一道需要求解的難題。這就需要了解本地區到底有多少民間藝術的種類,每個種類的發展現狀、藝術的形態。然后根據欣賞價值的高低及是否具有實用性給這些民間藝術分分類。只具有欣賞價值的藝術品取決于手藝人技藝的高低以及它所具有的觀賞價值。這類藝術品要從其文化性和藝術性入手開發其經濟價值。而兼具實用價值的手藝品則可以從實用性和創意性入手開發其經濟價值。
如何讓這些民間藝術融入現代人的生活?這就需要宣傳推介,如何宣傳?大到動輒幾十萬上百萬的電視連續劇、電視廣告,小到街頭的宣傳語、宣傳畫,這都是很好的途徑。例如韓國就通過電視連續劇讓全世界了解了韓國的民俗。日益流行的微電影也是很好的選擇。此外,民間藝術還可以通過參加各種展覽會,宣傳其文化內涵,擴大知名度與影響力。通過與設計師的聯合使這些傳統技藝不再孤零零地擺在展臺和櫥窗上,而是融入到設計師的設計稿中。
如何提高這些產品的附加值?民間藝術品的賣點不僅在于其悠久的文化內涵 ,而且在于如何賦予它更多的時代價值。這不僅需要民間藝人的努力,也需要高校及眾多知名品牌的積極參與。民間藝人擁有手藝而高校擁有人才 ,人才和技術的結合會給傳統的民間藝術品增添無限魅力。和企業合作的優勢,一是企業擁有市場,知道消費者對什么更感興趣并可以以此來尋找與民間藝術的結合點,二是民間藝術的加入可以讓企業的商品更有文化內涵,更具吸引力。此外,還可以根據不同客戶的不同要求進行私人定制。
企業如何融入?一是可以通過企業與農戶合作的模式,讓手工藝人以手藝入股,然后企業利用自身在經營管理以及品牌方面的優勢,活躍傳統手工藝市場。二是將傳統手工藝品融入相關企業,為一些企業提供極具民俗特色的手工藝裝飾品,例如柳編可以和居家裝飾品企業合作,剪紙與服飾的融合,傳統技法與現代工藝的融合。三是通過網絡平臺與手工藝產品的結合,給民間手工藝品搭建一個銷售平臺。
民間藝術品不僅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技藝的傳承,而且是記載著五千年文化的活化石。這些古老而又現代的手工藝品的傳承與復興能夠帶給我們經濟價值,還能給我們一個精神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