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瀛洲老先生的傳奇是無法復制的,因為時代不同,但是老先生的收藏觀念和學習方法是可以復制的。我總是驚訝于一個孫老先生怎么能收藏到這么多的歷朝歷代的珍瓷和珍貴古董?


看到孫洪琦先生介紹父親的收藏經歷似乎有些明白了,以我非常粗淺的解讀,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孫老先生的鑒識不僅是常人難及的,而且是一般的古董商所不及的。






他有極其非凡的鑒識,這些鑒識來自于他非常的好學,極高的悟性,以及不放棄任何機會的勤奮,三者結合在一起便造就了一代古董奇才。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人云亦云是一種常態,別人不看好,行家不看好,所以也不看好;對于孫老先生來說,獨立見解是一種常態,別人不看好,行家不看好,所以才有機會。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淺嘗輒止,懂了點晚清民國之類的舊貨便混跡于江湖幫人鑒定了;對于孫老先生來說,不僅精通明清官窯,而且精通宋瓷精通各朝珍瓷,每天學而不倦鍥而不舍。
如果人云亦云,別人不看好,行家不看好,所以也不看好,是絕對不可能成為一代大家的,還有其它例子可證:仇焱之上世紀50年代在香港,曾經用1000元港幣,買下了一只別人都以為是假貨的明成化斗彩雞缸杯。孫老先生和仇先生相似的是,發現了珍瓷,然后讓世界知道這就是珍瓷,然后大部分人亦步亦趨,跟著一起叫好。所以獨立見解跟最后的成就有極大的關系。






如果淺嘗輒止,懂了點晚清民國之類的舊貨雖然也可以混跡于江湖了,但是充其量是個舊貨商,即使做了幾十年的舊貨商,退休后到處替人鑒寶,跟孫老先生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前者家里除了有些不值錢的舊貨以外別無長物,所以只能到處撈錢;后者庫房堪比故宮,捐獻國寶義薄云天。所以悟性和好學而且懂得怎么學跟最后的成就有極大的關系。好學勤奮悟性三者缺一不可,而且還要經歷過大量的實踐,即從方法上,觀念上復制孫瀛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