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山北麓發掘區

珠山北麓葫蘆形窯遺跡區

匣缽墻

匣缽墻 局部

排水溝
關于永樂官窯
1982年,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在御窯廠南院東側,即原市政府南大門之東墻邊的一道溝中發現永樂刻款白瓷靶盞等。
1983~1984年珠山中路翻修馬路,又在溝南清理發掘,清理面積180平方米,出土了大量可以復原的永樂瓷器。該處文化堆積層分為6層,其中:第3層為白色沙土層,出土17塊一面施有甜白釉的折角瓷磚,根據相關文獻推斷這些瓷磚為永樂十七年以前南京修建大報恩寺白塔所用之塔磚;第4層為淡紅土夾沙層,厚約5~45厘米,其中雜有少量的白瓷殘片和青花盤殘片,幾個高足杯底心印有“永樂年制”四字篆文款;第5層為白瓷殘片層,厚5~55厘米,出土了大量的僧帽壺、碗、折沿盤等,白釉高足杯殘足110件,刻或印有“永樂年制”四字篆文款的有71件,同時出土有白釉盤口長頸瓶、梅瓶、雞心扁瓶、方流雞心扁壺、折肩深腹執壺、四系矮壺等以及仿伊斯蘭金屬器形之白釉單把水罐、方流直頸長壺、扁壺、珠頂雙環耳蓋皿、八方燭臺等。

永樂年制 四字篆書款
1984年,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在御窯廠南院西側即原市政府南大門以西約16~36米的珠山路人行橫道上(該地為明御廠之公館嶺遺址),為配合基建,搶救性發掘了約290平方米。出土物仍以永樂甜白釉瓷為主,但品種已較前期大為豐富,甜白之外,還有紅釉、紅地白花、青花釉里紅、甜白礬紅彩、孔雀綠彩、紅綠彩、高溫黃褐彩、綠地褐彩及黃地綠彩等品種。器形以碗、盤、高足杯、及梨形壺等實用器為多,陳設瓷有青花龍紋玉壺春瓶,特異造型的白釉三壺連通器、釉里紅筆盒、青花梵文大勺等也出土于此地,并首次出現海獸紋、三魚紋等,祭紅地白龍紋靶盞、碗、盤也為該期獨創之物。

明 永樂 白釉豆

明 永樂 甜白釉素面雙環珠頂蓋皿

明 永樂 白釉三壺連通器

明 永樂 白釉三壺連通器

明 永樂 白釉花口金彩盤
1987年,在御窯廠西墻東司嶺下的明初填土中發現兩塊釉里紅盤口長頸瓶殘片,一口沿釉里紅書“永樂元……供養”,另一書“永樂四年……供養”,這是迄今所見的最早永樂官窯釉里紅瓷器紀年標本。
1988年4~5月,為配合在中華路鋪設煤氣管道工程,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在御窯廠遺址東門邊的一段長9米,寬約1.2米,深約1.9米的溝道中發現了永樂和明初瓷器殘片。該溝道中根據土色地層可分為4層,其中第3層出土了青花折枝牡丹紋折沿盤、青花纏枝蓮紋折沿菱口盤、青花折枝花卉紋蓋罐等,由于該層下面緊貼出土洪武釉里紅大盤、罐的洪武地層,從而確定此層為永樂早期堆積。

明 永樂 紀年標本
1994年6~8月,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配合景德鎮市政府在中華路修建七層高樓工程,在御窯廠東院進行了發掘,發掘面積360平方米。該地文化堆積分為9層,在第4層和第6層之間有兩片較為集中的瓷片堆積,其中90%以上的瓷片都能對合復原。這些瓷器可分兩類:一類胎體厚重,器形碩大,料色灰淡,畫筆勁健,為明初官窯瓷器,即洪武瓷器,有釉里紅纏枝花卉大碗等;另一類胎釉細膩,器形豐富,胎壁較薄,青料深藍并微有暈散,畫風瀟灑飄逸,為永樂中期以前器物,品種有青花、白釉金彩、白釉綠彩等。其中罕見的器物有影青刻海浪青花龍紋罐、青花花卉紋蓋皿、青花海浪仙山雙耳三足爐、青花纏枝牡丹紋大窩盤、松竹梅紋大窩盤和湖石雞冠紋大窩盤等。
1999年7月,在御窯廠遺址西南側(東司嶺西約20米處),因基建挖地基時發現明永樂瓷片堆積,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對這一堆積作了清理,發掘了長約4.6米,寬約2.3米的探坑。該地地層可分為4層,其中第3層為永樂瓷片堆積層,厚約20厘米。出土的永樂瓷片有青花、釉里紅、白釉、黑釉等品種,其中有青花龍紋海水歇爵山盤、青花海水刻白龍紋梅瓶,紅釉梨形壺,白釉瓷镈,黑釉“永樂二十一年”銘雙耳三足爐等。
2003年, 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等單位,對景德鎮明清御窯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發掘地點在珠山北麓,發掘面積788平方米。此次發掘出土明洪武中期到永樂時期的葫蘆形窯6座、落選御品埋藏坑16個和落選御品5大片。其中,永樂時期的埋藏坑14個,瓷器絕大多數為紅釉和釉里紅,經過拼對,修復有青花釉里紅云龍紋梅瓶、釉里紅云龍紋梅瓶、紅釉刻劃云龍紋梅瓶、里紅釉外釉里紅趕珠龍紋大碗、紅釉僧帽壺、紅釉梨形壺、紅釉高足杯、紅釉印花蓋盒、釉里紅花卉小碗、釉里紅云龍紋高足杯、紫金釉高足杯、黑釉劃花鼎式香爐等,種類非常豐富。

明 永樂 白釉金彩缽

明 永樂 白釉爵杯

明 永樂 甜白瓷磚

與鄭和下西洋有關瓷器

與鄭和下西洋有關瓷器一組
關于宣德官窯
1982年,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在今珠山路北側御窯廠大門前,東起中華路口至公館嶺160米地段(即明代御器廠儀門故址),清理出明代殘瓷窯一座,官窯廢品堆積七處,出土了一批有書宣德年款以及一批無款的明初官窯殘器。1983、1984、1988年又陸續在御窯廠東墻以及東南側與西南側一帶發現大量宣德瓷器。1993年,景德鎮陶瓷考古研究所為配合基建,在御窯廠東側中華路一帶清理發掘大量宣德遺物,資料十分豐富。2014年,在御窯廠東南側發掘,出土一批宣德遺物。

1993年御窯廠宣德地層清理現場
根據歷年來出土資料看,宣德官窯不僅燒造量大,其品種之多也是空前的,根據考古修復瓷器統計,器型有:碗、盤、杯、碟、靶盞、壺、盆、洗、罐、漏斗、渣斗、缽、瓶、爐、缸、筆盒、硯滴、水盂、燈和鏤空香薰、花盆、盆托、水仙盆、花插、蟋蟀罐、鳥食罐等,仿伊斯蘭金屬器造型:八方燭臺、方流執壺、雙耳扁壺、網格紋蓋皿和單把罐(花澆)。祭祀及佛教禮器:壇盞、豆、三足香爐、軍持及僧帽壺等。瓷器品種有:甜白、影青、天青、寶石藍、鮮(祭)紅、紫金釉及仿宋名窯的仿建窯天目、仿紫定、仿汝、仿龍泉、仿哥及茶葉未釉等;澆黃、灑藍(雪花藍)、孔雀綠、瓜皮綠等;青花、釉里紅、醬彩、鐵紅彩、青花斗彩釉里紅、寶石藍地白花彩;青花斗彩、青花填黃、青花填礬紅及青花孔雀綠彩等;單純礬紅彩、釉上綠彩及黃地填綠釉彩等。印證《大明會典》宣德八年,一次“往饒州燒造各樣瓷器,四十四萬三千五百件”記載,根據出土資料來看,這一記載似乎可信。

明 宣德 青花孔雀綠釉魚藻紋碗

明 宣德仿哥釉敞口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