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及關制器品具等
一、相關器具。制作汝窯所用器具有:窯爐、石碾、球磨機、手搖輪、機輪、修坯刀、雕塑工具、匣缽、模具。
二、制品。汝窯產品有酒具、茶具、餐具、文具和各種工藝品、陳設藝術品。
三、作品。主要作品有:荷花口瓶、荷花碗、八卦鼎、三羊尊、盤口瓶、鳳首壺、奉華尊、龍頭瓶、玉蘭瓶、孔雀瓶、淑女瓶、活環瓶、弦紋尊、三足洗、觀音瓶、虎頭尊。
從已發現的實物考證,汝窯的傳承譜系構成,始于唐而盛于宋。汝窯燒造的黃金時代,從宋哲宗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至宋徽宗崇寧五年(公元1106年)的20年間。南宋時期,汝州為金兵所占,汝窯被毀,工匠遭殺,人亡藝絕,元、明、清時期,歷代均有仿燒,但無人成功。
民國二十七年至三十年(公元1938—1941年),汝州資本家李紹初在蟒川鄉嚴和店汝窯遺址建廠,仿燒汝窯,當時郭遂在李紹初的窯場做徒工,常常偷偷跟李紹初學習。195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不久,李紹初的私人窯場經過改造成為集體經營的地方國營縣辦汝瓷廠,郭遂被推選為汝瓷試驗小組組長,試制汝瓷。經過長期艱難探索,1958年首次試燒出汝瓷豆綠釉大型透花盆、洗字盤等產品,產品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贊揚,陳列于人民大會堂河南廳。1963年汝瓷豆綠釉產品由小型試驗進入批量生產階段。1981年汝州工藝美術汝瓷廠科技人員郭遂、朱文立、孟玉松、張天慶等開始對汝窯天藍釉展開研制,1983年汝窯天藍釉研制成功,1984年,河南省科委,國家輕工部相繼給工藝美術汝瓷廠下達了恢復研制汝官瓷(汝窯豆綠釉)的任務,經過郭遂、朱文立、孟玉松、張天慶等人的艱難探索,1988年汝官瓷試燒成功,通過國家相關鑒定。
汝窯傳承譜系代表人物
李紹初
李紹初,生于明末清初年間,男,河南汝州人。李紹初成年掌管家族傳下來的陶瓷場,成為當地著名企業主。李紹初掌管陶瓷場后,受汝窯著名聲譽影響,開始試燒汝窯,其試制行為非常秘密根本不讓別人知道,最終,李錮加沿右.瞳出晰咨譜。
郭遂:
郭遂,1923年生,1999年卒。汝州市蟒川鄉大郭莊人,解放前,在資本家李紹初辦的瓷廠中當徒工。解放后在臨汝縣汝瓷廠當工人,1956年入黨。1958年,遵照周總理“要恢復汝瓷生產’’的指示,積極工作,擔任汝瓷廠汝瓷試驗組組長,研制汝瓷。經過艱難摸索,研制成功了汝瓷豆綠釉,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出席了全國群英會,受到了劉少奇、周恩來的接見,并一起合影。1983年,又研制成功了汝瓷天藍釉,被縣委授予“模范共產黨員”稱號,1999年,郭遂患病去世。
朱文立
朱文立,1946年生,男,河南汝州人,中國陶瓷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民間藝術大師。
朱文立自幼上學,高中畢業后參軍,1975年復員后進入臨汝縣工藝美術汝瓷廠工作,從此一直從事汝瓷研制工作,先后研制成功了臨汝窯豆綠釉、天藍釉、月白釉、蔥綠釉。
朱文立1987年4月研制成功了汝官窯天青釉,1988年7月該項目通過輕工部和河南省科委鑒定,并被載入《1992年中國技術成果大全》和日本國家編著的4卷史書《中華五千年》。1993年主試完成了河南省科委下達的“寶豐清涼寺汝官瓷的仿制”攻關項目,并通過了河南省科委鑒定。1994年8月榮獲“聯合國技術信息促經系統”頒發的“發明創新技術之星”獎。2002年獲河南省政府頒布的“河南省優秀作品獎”。2006年被評為河南省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
朱文立多次應邀參加國際及國內古陶瓷科學技術研討會并宣讀論文。他的論文有20多篇發表在國內外各類學術雜志上。朱文立生產的汝窯產品曾被日本前首相小淵惠三、韓國前總統金泳三、以色列前總統魏茨曼等多國元首收藏。
孟玉松
孟玉松,女,1942年出生,河南省汝州市人,漢族,中共黨員,高級工程師,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河南省陶瓷藝術大師,中國古陶瓷學會會員,河南省古陶瓷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陶瓷委員會委員。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會員。
她自1973年到汝瓷廠工作,曾做陶瓷化驗,并任技術科長和總工程師,30年來,為汝瓷的恢復和發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卓越的貢獻。1983年主持研究恢復了汝瓷天藍釉,獲得河南省科技成果獎,1986年主持研究成功了汝瓷十七號豆綠釉獲得了河南省科技成果獎,河南省輕工系統科技騰飛獎;1988年研究成功汝窯天青釉(即汝官瓷)和汝瓷月白釉,通過了輕工部組織的技術鑒定,分別獲平頂山市科技成果二等獎和一等獎。從此,使失傳數百年的汝瓷得以全面恢復。
1997年她退休后,為了繼續研究和發展汝瓷事業,她籌措資金,組織十多名下崗職工建起了汝州市玉松汝瓷廠。對汝瓷的原料配方和造型方面又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改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1999年由她制作的《國泰民安》大花瓶在建國50周年和人民大會堂建成40周年慶典之際被人民大會堂收藏;2004年作品被澳大利亞澳華博物館收藏;1999年由她制作的汝瓷三羊尊和三足盤獲全國首屆民間藏品展交會一等獎。2001年在由國家文物局和北京故宮博物院聯合舉辦的宋代五大名窯真品暨仿品展中,她有13件作品入選,受到專家們的好評。2005年研究制作的汝瓷發光釉獲國家發明專利,獲全國第二屆陶瓷產品設計特別獎,中國第十二屆藝術博覽會金獎。2006年被評為河南省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
張天慶
張天慶,男,河南省汝州市人,1949年9月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畢業,高級工程師,現為中國古陶瓷研究學會會員,河南省工藝美術協會副理事長,河南汝州中國汝瓷研究所所長。
張天慶于1966年參加工作,在汝州市工藝美術汝瓷廠任技術廠長和汝州市汝瓷研究所任所長,數十年來他苦心研究開發汝瓷,是汝窯汝官瓷,天藍釉瓷、月白釉瓷、豆綠釉瓷、瑪瑙釉瓷等國家和河南省科委下達的五項重點科研項目負責人,這些科研項目他精心組織科技人員并親自制作研究,克服種種困難,艱苦實驗,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先后完成,并通過國家和河南省科委主持鑒定,與會全國著名專家一致認為試驗成功,難能可貴,使一代名窯重放異彩,填補了我國和世界陶瓷史上的空白,為我國五大名窯之首的汝窯恢復和發展做出了較大貢獻,發揮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先后榮獲河南省科技進步獎;國家金杯獎;親自創作的汝瓷工藝品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一等獎,全國旅游產品開發獎和聯合國創造發明之星獎等,并于96年載入中國技術成果大全。產品被北京人民大會堂、故宮博物院、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國家博物館、美國、日本國家博物館等單位收藏,還作為國禮贈送外國元首等,深得國內外友人所稱贊。
三、項目論證
(1)
汝瓷系中國五大名窯之魁首,歷史悠久,聲名于世。它是皇家鎮宮珍寶,是官宦的富貴象征,也是民間鐘情的吉祥物。
和其它名窯、名瓷相比,汝瓷在長期的演變和創新過程中,形成了鮮明的特色與特征。
特征之一,從古往今來的汝瓷精品觀照,具有四大特色,藝人稱之為“制作技藝四絕”。一是配料絕,一般瓷釉是在化驗之后,按照化學反應反復調配即可配成。汝瓷則不同,因為汝瓷是由釉中的結晶體生成的結果。二是變色絕,一般釉色燒成時還是原色,而汝瓷則是在燒成停火之時色彩才變化。三是裂紋絕,一般釉是直裂,而汝瓷釉是斜裂,狀如蠅翅、蟬翼。四是應光絕,汝瓷的燒制,是伴隨光線強弱而呈現出不同的色澤色調,天晴、天陰的不同,色澤會呈現明顯的差異。
特征之二,汝瓷以釉色取勝,難見花紋裝飾。汝瓷的燒制不依繁雜的裝飾花紋來美化器物產品,而是以釉質與釉色示美。
它在燒制時,多使用內含瑪瑙的釉料;釉面呈現奇特的淡天青色;色澤介于藍綠色之間。綠色多為溫和色彩,表現靜謐感。藍色是具有神秘感的冷色,汝瓷的天青色澤,既有藍色之冷,又兼具綠色之暖,是一種冷暖適應,和諧優雅的色調。這在其它瓷品中是少有的。
特征之三,汝瓷的造型精美別致。從歷史傳承的汝瓷和創新的產品審視,其形態豐富多變。有觀賞瓷,有實用瓷;類型有盤、碟、碗、瓶、缸、洗、爐、尊、盞、托、盆等等。尤以瓶的造型更為多姿,珍品有紙槌瓶、玉壺瓶、淑女瓶、鳳尾瓶、細頸瓶、竹節瓶、荷口瓶、盤口瓶、玉蘭瓶、貫耳瓶、活環瓶、梅瓶、膽瓶等等,這在其它瓷中是不多見的。
特征之四,汝瓷因配料獨特,具有很強的著色能力,既使釉層很薄,其色也會隨光變幻,釉如膏脂之溶而不流,釉面凝脂似玉,厚重感很強。在較低的溫度之下,就能融溶,不走樣,不變形。即便造型小巧玲瓏,瓷器也顯得和諧純正,體現精巧、精細、精致、精美特色。
特征之五,汝瓷重釉色,貴釉質,美質感;其內在的品質特征是質胎細膩,釉白勻凈;釉色以卵白、茶沫、天青、豆青、蔥綠、天藍為多,以藍中泛青,青中寓白,青釉飛紅掛彩為佳。但不論是何種色彩均汁水晶瑩,富有水感,“似玉非玉而勝玉”。光亮如鏡,清澈透明。精品呈現蟬翼紋一樣的精細開片,藝匠稱為“蟹爪紋’’。層次高低,錯落有致,與濃淡深淺的色澤相映生輝。
特色之六,汝官窯是皇室直接控制而建立的瓷窯,十分保密,禁止民窯仿制;其造型、裝飾、釉色等,均按宮廷要求設計燒制,帶有濃厚的皇權色彩。不外傳,少記載;棄窯和廢棄碎片也進行掩埋,不留燒制痕跡,所以考古難以發現,傳世汝瓷稀少。又因其制作技藝復雜,多達70多道工序,仿制亦難。明清時期,曾詔命景德鎮窯匠仿燒不成,清乾隆曾因仿制不成功,發出了“仿汝不似汝"的喟嘆,這對汝瓷真偽的鑒別是有益的。這種特征,在其它瓷藝中也是絕無僅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