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在80年代燒制成功南宋官窯瓷,進而研制出異光變色釉、雪花釉等新釉色。更有甚者,南宋官窯青瓷工藝在廣州開花結果,如廣州美院高永堅教授研制的粉青紋片釉,釉色瑩潤,紋片中呈現冰花似的複雜層面而精彩至極。福建德化恢復了失傳200多年的象牙白瓷,同時又利用不同質料的泥釉燒造出瑩潔的高白瓷、清雅的普白瓷、靈氣的孩兒紅,華麗的色泥釉,還新開發了寶石黃、銀絲釉、開片釉等新品種。諸如茶葉末、鱔魚黃、蛇皮釉、黑釉等各式傳統結晶釉,在廣東、遼寧、景德鎮、河北、四川、山東、福建等地也相繼新花怒放,且花色增多,又能定形定位。尤以廣東石灣的硅鋅礦結晶釉為佳,花形系複瓣、色彩多樣、層次豐富。景德鎮目前已有“雪花”、“冰花”、“松針”、“閃星”等50余種結晶釉;河北唐山亦在傳統鐵結晶釉的基礎上,新研制出內外兩層紅、黃花暈散、金圈熠熠的“鐵紅金圈釉”。遼寧的硅鋅礦結晶釉系列不僅成本下降,穩定性好,而且已形成了工業化的生產規模。全國各地在恢復傳統色釉的同時,相繼創造出諸如紅燈芯、寶石紅、鐵紅、火焰紅、鈦黃、象牙黃、鈦花、鉻綠、芒果、彩霞、金星綠、金星黃、辣椒紅、異彩、瑩白、金砂、蠟光、夜光、大理石釉、稀土變色釉、紫羅蘭等百余種高低溫顏色釉和相玉釉、珍珠釉等多種無光系列釉。80年代,江蘇用硒鎘化合物為著色劑研制出色彩鮮艷、純正的“嫣紅釉”。景德鎮近年陸續成功研制出不浮在釉面、紋路清晰、色澤蘊含、格調高雅的鳳凰衣釉、羽毛花釉、雨絲花釉以及自然形成黃、橙、紅、粉紅、白、紫等多種色環、色調柔和的彩虹釉。寶光盈彩的顏色釉價值不僅在其本身,更貴在為色釉彩、綜合工藝裝飾等新的藝術形式和品種的開拓,提供了更為豐富的材質。諸如在刻出的葡萄上填豆青色釉,與青花葉相得益彰,格調更為高雅;在珍珠釉上以藍、赭花釉和青花描繪山水,另有一番風趣;色釉粉彩則以色釉來襯托,拓寬了粉彩藝術的新天地。除此,尚有“色釉鑲嵌”、“色釉開光”、“色釉浮雕”、“色釉加彩”、“色釉加彩”、“色釉描金”、“色釉青花”、“色釉刻瓷”等,無一不與色釉息息相關。70年代推出的“色釉彩”是很有發展前景的創新彩類。它以多種高溫色釉作彩料,在生坯和釉坯上彩繪,經高溫燒成后,因色釉的滲透性、流動性和熔融性形成了色彩斑斕、妙韻天成的藝術特色。因此,色釉彩具有與其他裝飾彩類不同的獨特性質,具有其他彩類難以達到藝術效果。色釉彩將彩和釉融庫冰可分離的統一體,它既是釉,又是彩,釉的作用顯然不僅僅是依托和保護,它是將色釉匯集為豐富的藝術語言,以色釉特有的質感云描繪和表現詩情畫意,使人在色釉彩光的陶醉中感悟到作品的創意。正是這種特性,才使色釉彩材質肌理的感染力和彩繪藝術的感染力緊緊凝聚在一起,形成獨特的藝術魅力。景德鎮陶藝家潘文復創作的《金色桂林.色釉彩新梅瓶》具有代表性。作者巧妙地在黃釉底上用鐵紅釉、赭花釉、烏金釉描繪和表現層林盡染的金秋,燒成后光怪陸離,令人遐想。近年來陶藝家們還研制出以黑、紅、黃、藍、青等多彩釉繪制在無光相玉釉上,燒成后花紋在釉中若隱若現,獲得水墨般的神奇效果。江蘇、遼寧的陶藝家將幾種不同色釉組成規律的圖案或抽象的線條、斑紋、色釉在熔融滲透中讓人感受到一種自然的朦朧美和質地美。 堆釉 即在顏色釉底上用白色或其他色釉層層堆填,堆成類似淺浮雕那樣的凹凸變化,成瓷后釉堆得薄的地方能透出底的顏色。50年代已有陶藝家利用這一特色創作《紅綢舞.圓盤》,紗綢用薄釉堆成,較強地表現了紗綢透明輕柔的質感。尚有用白釉堆就和平鴿、云鶴等,別有一番風味。 除此還有一種具有民族傳統特色的低溫色釉裝飾工藝――琺花。現代陶藝家融現代構圖、色彩和裝飾意識于琺花傳統工藝中,以老傳統創立新的風采。釉下裝飾藝術是我國瓷器藝術百花苑中又一枝異花奇葩,它集胎質美、釉色美、工藝美、形體美、彩飾美于一體,具有高度的美學價值和文化意義。釉下裝飾藝術通常指在坯胎(含生坯、素坯、釉坯、色坯等)施釉前或施釉后,采用某種裝飾技法進行工藝處理或彩飾,然后罩釉經高溫窯燒成瓷,其裝飾效果表現在透明的釉層之下,乃至釉層本身的光澤肌理變化之中的一種陶瓷裝飾工藝。釉下裝飾藝術如果按工藝裝飾特徵來分,基本上可分為釉下彩繪工藝和泥坯裝飾工藝兩類型。釉下彩繪工藝裝飾類 主要是以彩繪為裝飾手段。若按金屬著色劑的區別可分為以氧化鈷為主要著色劑的釉下彩瓷,例如青花、釉下藍彩;以氧化鐵為主要著色劑的釉下彩瓷,例如褐彩、鐵銹花;以氧化銅為主要著色劑的釉下彩瓷,例如釉裹紅、綠彩;以多種金屬氧化物為著色劑的
釉下五彩瓷等。青花,被譽為“瓷國明珠”的青花瓷是最具中華民族特色的國粹。它是用氧化鈷為主要著色劑配制的色料,彩繪在未施釉的“生坯”、或已施釉層的“釉坯”、或經低溫焙燒的“素坯”、或含色劑的“色坯”上,再罩以透明釉經高溫燒成的釉下彩繪裝飾工藝。鈷料的配制技術、高溫窯燒技術和釉下彩繪技術即是構成青花瓷的三個基本工藝要素和工藝特徵。由于鈷料產地、釉料選配、燒成溫度、火焰氣氛、操作手法、審美追求的差異致使近現代青花呈現出多種色調和效果。如本世紀初,多用金屬氧化鈷配料、色調濃烈藍艷。50年代前后,青花料用于普通瓷中多為浙江、江西產的土料,青花呈色藍中泛紅。用于高級藝術瓷的多為云南珠明料,它綜合了宣德、清代康熙青料之長處,呈色艷而沉、明而透、表現力豐富、發色力較強。80年代后,為適應勾線點垛寫意的現代青花之所需,配制仿古“炸料”暈散淋、色澤濃重、沉而不灰、藍而不俗。亦有用“海碧”青料繪制,色調更加鮮麗艷藍。盡管如此,大凡青花瓷均具幽靚素雅,晶澈明亮,彩翠色潤,青白相映的藝術特色和審美特徵,且經久耐磨、永不褪色、無鉛毒害,故居名瓷之首。青花瓷在全國以南方為主,主要有江西、湖南、安徽、浙江、江蘇、廣東、福建、四川、云南以及北方的河南、河北、山東、山西等地,但實力雄厚、質量上乘的青花瓷當首推江西景德鎮。歷來,景德鎮“匯集全國技藝之精華”,同時又將自己的精華推動全國之技藝,各地青花均可尋覓到景德鎮青花之蹤影。然而在不同地區又因胎質、釉色、鈷料配方的差異和地方傳統文化背景的區別而各具地方特色:如醴陵青花,實為“釉下藍彩”,在高白釉下透出鮮明藍艷的圖案紋飾;福建德化青花卻在純白如脂的釉下閃現出青色的紋樣?!≡诰暗骆偙蛔u為“青花大王”的王步,循“八大山人”等畫家的殊途,以豪邁沉鬱的氣格、簡樸雄渾的筆墨,將中國畫的水墨寫意技法與青花技法相糅合,開創了青花“分水寫意法”,形成了近代青花藝術新流派和新風格,與傳統的“雙勾分水法”齊驅并進。其代表佳作如在《春光.青花方箭筒》、《鵝.青花釉裹紅天圓地方瓶》、《雙鯰》等。這種潑墨寫意似的青花分水畫風從后輩陶藝家的作品中,可以觸摸到王步流派的經絡和支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