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元代崇尚白色
漢文化主要崇尚紅色與黃色。而永樂宮壁畫大量使用白色,尤其是呂洞賓等人的衣服幾乎全用白色敷染,帝王及眾神仙的帽子上也都有白色飄帶,純陽殿和重陽殿的建筑也大量使用白色,這和元代“尚白”的習俗密切相關。在蒙古族人的習俗里,白色象征著高貴、純潔、善良。1260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時,在大帳前樹起九旒白旗,將其作為戰旗和權力的象征。元朝統治者賞賜功臣的最高規格是騎白馬、著白衣。成吉思汗去世后,其子孫建八白室供之。另外,元代稱“元旦”為“白節”,稱“正月”為“白月”。元代如此崇尚白色,可能是因為北方各民族長期生活在白雪 皚皚的自然環境中,故追求以白色為美的旨趣。
山西永樂宮是我國著名的元代道教宮觀。它是十三世紀風行一時的道教全真教在政治舞臺上鼎盛煊赫,在教義和藝術上都比較成熟的時期建造的,具有及其輝煌的藝術成就。其原址在山西南端的芮城縣永樂鎮(前屬永濟縣),相傳這里是呂洞賓故鄉。20世紀50年代末,因修建黃河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永樂鎮成了水庫所在地。為了不使這些文物掩沒,經過精心的籌劃,將宮殿內所有960多平方米的壁畫完整的揭取下來,運至芮城的新址,即今之永樂宮。
十三世紀初,蒙古崛興尚未建立國號時,忽必烈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即發令旨,指定專人管領道教,并由燕京派遣道門大師潘德沖常駐永樂主辦興建事宜。于是在這里擴建了規模宏偉的道教場所—“大純陽萬壽宮”。因建在永樂鎮,后世統稱為永樂宮。
永樂宮的建筑、壁畫、園林,各個都是規模宏偉、氣勢龐大,藝術價值極高,就現存的四座殿堂建筑以及建筑上的所有裝飾,已是足供考究由宋、金至元初,建筑技術演進的重要資料;而四座殿內滿布著精美絕倫的壁畫尤為寶貴杰作,主要以“三清殿”中的《朝元圖》為最。從造型藝術的成就來講,即具有一定的研究和欣賞價值,確有必要介紹和研究。
永樂宮布局疏朗,中軸線上由南至北分別為山門、龍虎殿、三清殿、純陽殿和重陽殿。永樂宮是現存最早的道教宮觀之一,也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組元代建筑群落,宮內保存著舉世聞名的元代壁畫藝術,三清殿和純陽殿內的壁畫尤為精美。目前,在教學中主要講的是三清殿壁畫,三清殿,又名無極之殿,為永樂宮的主體建筑,殿內供奉三清(上清、太清、玉清)神像,故名三清殿。殿內四壁及神龕內均滿繪彩畫,畫師們以豐富的想象力,和飄逸流暢的線條,描繪了近300個值日神像的《朝元圖》,即諸神朝拜道教始祖元始天尊圖像、西王母、玉皇大帝等8個帝后的主像為中心,四周圍以金童、玉女、天丁、力士、帝君、宿星、左輔和右弼等神像,神像群腳蹬云氣,頭頂祥瑞,一派仙境氣息,人物與人物之間相互錯落有余,神態各異,構圖極富色彩變化奪目有序,又有統一完整的藝術效果,各大藝術院校畫家們認為是現有壁畫中最為精彩的,被列入教學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