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大同云岡石窟第六窟 石雕 像高3米 北魏 釋迦、多寶二佛并坐像(大同云岡石窟)

山西大同云岡石窟第五窟 石雕 高17米 北魏 釋迦牟尼像(大同云岡石窟)

山西大同云岡石窟第五窟 石雕 北魏 主佛坐像(大同云岡石窟)

山西大同云岡石窟靈巖寺 石雕 頭高1.60米 唐代 西脅侍菩薩(大同云岡石窟)

山西大同云岡石窟靈巖寺 石雕 頭高1.50米 唐代 東脅侍菩薩(大同云岡石窟)

山西大同云岡石窟第五窟 石雕 像高1.80米 北魏 供養菩薩立姿像(大同云岡石窟)

山西大同云岡石窟第六窟 石雕 橫寬0.60米 北魏 供養天四尊(大同云岡石窟)




山西大同云岡石窟第六窟 石雕 橫寬1米 北魏 飛天1(大同云岡石窟)

山西大同云岡石窟第五窟 石雕 佛高7.90米 北魏 三世佛之一立像(大同云岡石窟)

山西大同云岡石窟第五窟 石雕 佛高7.90米 北魏 三世佛之一側面像(大同云岡石窟)

山西大同云岡石窟第六窟 石雕 北魏 佛倚坐佛(大同云岡石窟)


山西大同云岡石窟第六窟 石雕 佛高4.74米 北魏 中心塔柱上層南龕立佛像(大同云岡石窟)

山西大同云岡石窟第六窟 石雕 佛高4.5米 北魏 中心塔柱上層東龕立佛像(大同云岡石窟)

山西大同云岡石窟第六窟 石雕 佛高4.7米 北魏 中心塔柱上層北龕立佛像(大同云岡石窟)

山西大同云岡石窟第六窟 石雕 佛高4.65米 北魏 中心塔柱上層西龕立佛像(大同云岡石窟)

山西大同云岡石窟第六窟 石雕 佛高3.05米 北魏 后室東壁上層南側立佛(大同云岡石窟)

山西大同云岡石窟第十八窟 石雕 北魏 東壁十大弟子五身及脅侍菩薩像(大同云岡石窟)

山西大同云岡石窟第十七窟 石雕 佛高1.98米 北魏 南壁東側坐佛(大同云岡石窟)
云岡石窟的造像氣勢宏偉,內容豐富多彩,堪稱公元5世紀中國石刻藝術之冠,被譽為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寶庫。按照開鑿的時間可分為早、中、晚三期,不同時期的石窟造像風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曇曜五窟"氣勢磅礴,具有渾厚、純樸的西域情調。中期石窟則以精雕細琢,裝飾華麗著稱于世,顯示出復雜多變、富麗堂皇的北魏時期藝術風格。晚期窟室規模雖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適中,是中國北方石窟藝術的榜樣和"瘦骨清像"的源起。此外,石窟中留下的樂舞和百戲雜技雕刻,也是當時佛教思想流行的體現和北魏社會生活的反映。
云岡石窟形象地記錄了印度及中亞佛教藝術向中國佛教藝術發展的歷史軌跡,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國逐漸世俗化、民族化的過程。多種佛教藝術造像風格在云岡石窟實現了前所未有的融匯貫通。
云岡石窟是石窟藝術"中國化"的開始。云岡中期石窟出現的中國宮殿建筑式樣雕刻,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出的中國式佛像龕,在后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廣泛應用。云岡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裝飾,更加突出地展現了濃郁的中國式建筑、裝飾風格,反映出佛教藝術"中國化"的不斷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