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1、哈佛大學福格美術館藏佛坐像

圖2、大都會博物館藏釋迦三尊像

圖3、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彌勒佛立像

圖4、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菩薩頭像

圖5、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藏釋迦三尊像

圖6、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藏佛立像

圖7、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藏釋迦多寶佛像

圖8、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藏比丘像

圖9、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藏彌勒佛三尊像
北魏佛像頭部多為磨光式或分綹式肉髻;面相方圓,但略瘦,額頭較寬,大眼橫長;身著通肩式或袒右肩式大衣,呈U型或V型對稱分布,衣紋深刻線條隆起;佛像或坐或立于四足臺座上,背光多呈蓮瓣形;頭光為圓形,外面蓮瓣一周。到北魏后期佛像特點面相清瘦,臉型呈漢人特征,額頭高寬,眉清目秀;肉髻較高,發髻除磨光和淺水波式外,又出現了螺發,并且發髻拳卷以右旋式居多;大衣有通肩式和袒右肩式,但更流行的是南朝文人士大夫的褒衣博帶,衣下擺褶皺重疊,線條流暢細膩;身材比例協調,體態修長清瘦,給人飄逸灑脫之感;銅佛像多體小量輕,石雕像增多。圖為各大博物館藏北魏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