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琴棋書畫”四藝之首的古琴,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距今已有約3000年的歷史。它是繼昆曲后中國第二項入選“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高雅藝術。
一張名為“獨幽”的唐代古琴在湖南省博物館展柜里靜靜地躺著,似在尋覓千年知音。該琴通長120.4厘米,琴式為靈機式,琴面黑紅相間。由于年代久遠,依稀可見琴身已有些斑駁,出現了斷紋。琴龍池上還刻有其名“獨幽”和制作年代“太和丁未”(公元827年);琴尾刻有近代琴家李靜的題款。
“中國現存的唐代古琴不到20張,張張都是珍品。這張獨幽琴更被近代著名琴家楊宗稷稱之為‘鴻寶’,是目前鑒定唐琴的三大標準器之一,價值不菲。”湖南省古琴協會會長葉漢聲告訴中新社記者,獨幽琴之所以被稱為“鴻寶”,一是因它身為唐琴的尊貴出身,另一原因就是它與湖南人王船山的奇緣。
琴家李靜曾記載,獨幽琴本為王船山所收藏和使用,王船山過世后,其居住的湘西草堂日漸荒涼,只有斷弦的獨幽琴滿是灰塵地掛在墻上。一日天下大雨,湘西草堂的墻抵不住風雨轟然倒塌,只有獨幽琴所處的那面墻依然屹立不倒,眾人感到非常驚訝。 (編輯: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