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拇指大的小瓶拍出大價錢
在近些年各種大型文物藝術品拍賣會上,小小的鼻煙壺總是不可或缺的拍品,而且價格呈明顯上升趨勢。1994年香港佳士德拍賣鼻煙壺,清代六色套料菊石紋鼻煙壺成交價為115000港元,清代玻璃琺瑯彩花卉鼻煙壺成交價為80500港元。1995年香港蘇富比(微博)拍賣鼻煙壺,清代化石刻字鼻煙壺成交價為207000港元,馬少宣玻璃人物內畫鼻煙壺成交價為40250港元。1996年嘉德春拍推出的一件清道光白玉素鼻煙壺及煙碟,成交價為70000元;另一件同是道光年間的黃玉刻詩文鼻煙壺,成交價為人民幣280000元。1999年天津文物公司春季展銷會競買專場拍賣的清代霽藍描金開光粉彩鼻煙壺,以110萬元被一位美籍華人購得。2005年紐約佳士得推出的鼻煙壺專場中,88件拍品僅有一件流拍,其中清乾隆御制琺瑯彩西洋人物圖鼻煙壺以550萬元成交。2008年紐約佳士得“小有洞天——J&J鼻煙壺珍藏”進行第五次專拍,80多枚鼻煙壺總成交價257.35萬美元,其中乾隆粉彩葫蘆鼻煙壺拍出了42.2萬美元。2011年嘉德秋拍推出的一件清乾隆款御制銅胎畫琺瑯彩歐式仕女圖鼻煙壺以782萬元成交。
十幾年來,鼻煙壺拍賣波瀾起伏,高位迭出。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5月,在由天津市文物公司主辦的春季文物展銷會競買專場上,一只標價30萬元的清乾隆玻璃胎畫琺瑯鼻煙壺,經過眾多買家二十多個回合的輪番追叫,最終以242萬元的“天價”成交,創下了當時國內外同類拍品價格的最高紀錄,轟動了收藏界。這只僅有拇指大小的鼻煙壺,高48毫米,形似扁瓶,用白色玻璃做胎,兩面用胭脂紅色琺瑯彩描繪風景圖案。人們不禁要問:這件小小的文物為什么能夠拍出大價錢呢?
首先,這只鼻煙壺的底部鐫刻有“乾隆年制”四字款識,表明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它是由清代內務府養心殿造辦處制作的,繪畫技藝精湛。畫琺瑯工藝是清康熙年間才從歐洲傳入中國的,而玻璃胎畫琺瑯則是從銅胎畫琺瑯移植過來的,它能充分表現琺瑯彩的艷麗與明秀,這是中國工匠的一項創舉。由于做鼻煙壺胎體的玻璃與繪畫用的琺瑯彩熔點接近,如果溫度過高,胎體就會熔化;但溫度過低,琺瑯彩的色澤又會受到影響。在當時缺乏精確測溫儀器的情況下,制作這樣的鼻煙壺是很困難的,因此傳世作品極為稀少。物以稀為貴,早在三十多年前,玻璃胎畫琺瑯鼻煙壺就成為海外收藏家搜求的目標。
然而,凡是有價值的東西大都會有仿品。在晚清和民國時期,就出現了大量仿制乾隆朝的玻璃胎畫琺瑯器皿,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鼻煙壺。特別是在天津,有一種“云氏煙壺”的現代仿品更是遠近聞名。因此,當人們看到競買會圖錄中的這只鼻煙壺時,多認為極可能是贗品。但是,天津市文物公司素以鑒定力量雄厚著稱,又使買家不能忽視天津的這件拍品。于是,買家們紛紛前去了解詳情。對此,天津市文物公司也是早有準備。他們先是在《收藏家》等業內著名刊物上介紹競買專場,并配發了這只鼻煙壺的照片,同時利用國際互聯網將鼻煙壺等重點拍品的圖片以及有關資訊在網上發布。接著,又與《天津日報》“收藏”版聯合舉辦“文物鑒定名家系列講座”,邀請故宮(微博)博物院專家夏更起先生面向社會講授“鼻煙壺鑒定”,吸引了二百多名聽眾。夏先生在講課中,特意把這件拍品與故宮的同類鼻煙壺相對照,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競買品預展期間,也是買家最集中的時候,一篇由天津市文物公司專業人員撰寫的《身價百萬鼻煙壺精彩亮相》的報道,引述了夏更起對這件拍品的評價:“它不僅真而無疑,而且連銅鎏金花壺蓋都是原配的,真是一件難得的珍品。”文物公司迅速將這篇報道復印了400份,很快就散發一空。就在競買專場開槌的前幾日,夏更起連續接到了來自美國、香港、北京等地的收藏家及業內人士的來電,咨詢這只鼻煙壺的真偽及地位。值得一提的是,以242萬元買下這件拍品的北京買家,曾委托兩位中年女士來津觀看這只煙壺,她們似乎對鼻煙壺的款識有疑問,同時也看了上述那篇報道。后來,這位北京買家打電話給夏更起先生,仔細詢問了這只鼻煙壺的款識和壺蓋等情況,夏先生給予了非常肯定的答復。專家的客觀而準確的鑒定意見,在不同程度上為買家們消除了疑念,鞏固了信心,起到了“高參”的作用。
傳世稀少,真而無疑,原配壺蓋,專家定評,加上國有文物公司的良好信譽,使這只僅有拇指大小的鼻煙壺終于拍出了大價錢。
身份——興于宮廷
錦上添花
鼻煙壺,就是盛鼻煙的容器。鼻煙,系用研磨成極細的煙草末摻入其他名貴香料等制成。明代晚期,意大利人利瑪竇將鼻煙帶入中國,作為貢品進獻給萬歷皇帝。當時的鼻煙被裝在瓶狀的玻璃容器中,無論瓶身大小,上面都描著金花。最初用來裝鼻煙的玻璃瓶,俗稱“大金花”、“小金花”。西方人設計的小型鼻煙盒,打開時容易翻散,吸食的時候容易被風刮走或散味兒,中國人就嘗試換一種容器裝入鼻煙。中國的“壺”,在漢代以前只有一個口,進水口也是出水口。“鼻煙壺”的命名便沿用了這個古老的概念。
中國制作鼻煙壺可以追溯到清代順治時期,以“順治年程榮章造”款銅鼻煙壺為證。但御制鼻煙壺成規模的出現,則是在康熙中期,皇宮造辦處開始設琺瑯作、金玉作、玻璃廠,并有制造鼻煙壺的記載。到了乾隆時期,僅御制玻璃鼻煙壺的數量就達到數萬件,多用于賞賜。
鼻煙壺一般分為大、中、小三類,以滿把抓的體輕殼薄者為上品。其料質有水晶、翡翠、玉石、瑪瑙、象牙、犀角、牛角、珊瑚、琺瑯、瓷、銅、玻璃料等。加工工藝有內畫、浮雕、陰刻、陽刻、套色等。可以說,鼻煙壺集中國書畫、雕刻、鑲嵌及玉石、瓷器、琺瑯、漆器等藝術和工藝于一身。
用玻璃制作的鼻煙壺數量最多。玻璃制鼻煙壺也被稱為料煙壺。清康熙年間發明了一種套料制作工藝,套料鼻煙壺以康熙、乾隆兩朝制作的為佳品,其他年代也有精品出現。清代鼻煙壺主要產區是山東博山、北京、遼寧、廣州、內蒙古、西藏等地。山東博山和北京以內畫鼻煙壺為特點,山東博山以王鳳浩、畢龍九、薛京萬等為代表,稱魯派,畫法粗獷豪放;北京以馬少宣、周樂元等為代表,稱京派,書畫結合,畫法細膩。現代又有以王習三為代表的冀派,畫面生動。
內畫鼻煙壺始于乾隆年間,相傳當時一位地方小官吏進京辦事,因故被困京城,住在廟中,因其嗜好鼻煙,而又無錢購買,只得用煙簽反復掏刮煙壺內壁粘著的鼻煙,結果劃出一道道不規則的痕跡。廟中一位和尚看見并受到啟示,經過反復的探索和實踐,最后發明了內畫鼻煙壺。還有人傳說內畫鼻煙壺是受17世紀歐洲著名的法國玻璃背繪畫的影響而興起的。
遼寧以瑪瑙鼻煙壺為主,廣州以琺瑯彩(俗稱洋彩)鼻煙壺為主,內蒙古以銀質金屬工藝鼻煙壺為主,西藏則以金屬及牛角鼻煙壺為主。在眾多種類的鼻煙壺中,清代內務府造辦處專為皇帝及饋贈國外使者生產的各種御制鼻煙壺是精品中的珍品,特別是康熙、雍正、乾隆時期造辦處生產的各種御制彩繪鼻煙壺,因其有眾多宮廷內的著名畫家,如金成、焦秉貞、蔣廷錫、董邦、戴恒、湯振基、鄒文玉、賀金昆,以及皇帝特邀的西洋教士畫家郎士寧、王致誠等參與繪畫,使小小的鼻煙壺錦上添花。
收藏——壺蓋完整
料精工細
收藏鼻煙壺要注意選擇壺蓋完整、造型優美、雕工精致、繪畫細膩和料質稀有的。在藍天國際拍賣行2002年春季藝術品拍賣會上,曾推出一批不同材質和工藝風格的鼻煙壺。這些鼻煙壺價格平均在三千元左右,具有一定的增值潛力。其中如清套紅料博古鼻煙壺、清仿玳瑁料鼻煙壺、清粉彩雕瓷十八羅漢鼻煙壺、清青花福壽紋鼻煙壺、清青花釉里紅海水云龍紋鼻煙壺、清青花釉里紅魚藻紋鼻煙壺、清青花釉里紅松下高士圖鼻煙壺、清青花釉里紅三顧茅廬圖鼻煙壺、民國粉彩人物鼻煙壺、清粉彩斗雞圖鼻煙壺、清青花釉里紅唐僧取經圖鼻煙壺、清青花駿馬圖鼻煙壺、清青花太師少師紋鼻煙壺等,料精工細,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藏品。
鼻煙壺收藏大有可為,但須注意識別真偽。天津一位收藏愛好者曾在沈陽道古物市場買了一個圓桶型銅質鼻煙壺。此物高不過香煙,徑不過酒瓶蓋,上有微雕鐵拐李圖及絕句一首,字體小如粟粒,粗看之下,筆跡清晰,應為清末民初之物。他回家后于放大鏡下細細觀看,大呼上當。原來這些圖文用腐蝕法弄出來的,全無工藝可言。此外,在選購內畫壺時,凡是署名諸如丁二仲、周樂元、葉仲三、馬少宣等大名家的都要小心,因為仿品太多。要留意內畫的意境是否瀟灑雋永、筆法是否挺拔清秀,那些畫面造作、畫工匠氣的則往往是仿品。
近年來,拍賣公司紛紛推出鼻煙壺拍賣專場,如北京宣石2011春拍“盈握煙霞——鼻煙壺專場”、北京歌德(微博)2011秋拍“空納萬物——日本私家收藏鼻煙壺專場”,中國嘉德(微博)2012春拍“盈寸盛妍——鼻煙壺集萃”等,這也是收藏愛好者現場或網上集中品鑒鼻煙壺的好機會。(來自羅文華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