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面畫行情一路上漲。
天氣漸熱,紙扇走俏。最近一年,紙扇身價大漲,“精品”的價格漲幅至少在 50%以上,而與之對應的是扇面畫也正在不斷升溫。作為書畫的一種特殊形式,扇面書畫以其有著祛暑實用意義的特殊載體逐漸風行起來。扇面畫到底有多大收藏 價值?有藏家介紹,近十年,扇畫的價格漲了不止10倍。
稀缺"潛力股"
書畫收藏界有一條不成文的說法:一手卷,二冊頁,三中堂,四條屏,五楹聯,六扇面,扇面收藏長久以來處于傳統書畫配角地位。上世紀90年代初以 來,借國內藝術品市場復蘇之勢,更多理性的收藏家將目光轉向了扇面這一具備升值潛力且未被充分關注的門類,致使扇面收藏逐漸浮出水面,不僅一般書畫拍賣會 少不了扇面的身影,而且京、滬眾多拍賣公司在春秋兩大拍中還推出扇面畫專場。而扇面畫的"稀缺"潛力,使得這一獨特的藝術品種在近幾年的一些拍賣會上拍出 了高價,受到越來越多藏家的追捧。
書畫扇集實用、工藝與藝術于一體。上至帝王仕宦、下至庶民百姓,都可擁有不同水平的書畫扇,是欣賞層面最為廣泛的藝術品之一。中國扇子歷史悠 久,從實用品、禮儀物演變為藝術品,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宋代團扇書畫和明清的折扇書畫堪稱書畫扇巔峰。著名書畫家幾乎都創作書畫折扇,此風氣一直盛行到清 末。
扇面書畫與卷軸書畫相比,雖不及卷軸書畫宏大精深,但卻有著更為濃厚的裝飾意趣。
"很多大畫家能畫大畫,但卻未必畫得了小幅扇畫。"一位畫家介紹。扇畫要求一次性完成,中間不能停筆;由于尺幅限制,在扇上繪畫要求畫家對線 條、墨色和構圖進行精心設計,胸有成"扇"時,方能落筆;再加上有的材料如色紙、金箋等對落墨、設色要求較高,畫家往往難于掌握,所以一般書畫家不敢隨意 嘗試。
因此,在收藏界素有"扇面一尺算兩尺"之說。同一位畫家,同樣是花鳥畫,一張扇面通常比一開冊頁的價格要高一倍以上。
盡管近幾年扇面在藝術品拍賣中獲得超高成交率,但有關專家認為,扇面遠未達到它應有的價值,存世的歷代名家扇面有限,因而仍有很大升值空間。明 代之前扇面,無論名頭大小都非常珍貴。明清書畫名家的扇面留存于世的數量也極為稀少,精品更是鳳毛麟角。在扇面市場尚未成熟之時,能夠收藏到明清扇面固然 是最佳選擇,不過,從長遠看,選擇近現代名家的精品收藏,也會在投資上獲得意想不到的高收益。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書畫市場的回溫和成熟,越來越多理性投資者及收藏家關注度的提高,扇面的行情還將會進一步攀升。
行情一路上漲
全國市場的扇畫行情近年水漲船高。2003年,北京某拍賣會上,清代王鑒的《云壑松陰圖》扇面,估價僅8萬~15萬元,終以77萬元成 交;2004年在上海,6把元代人物團扇以2420萬元的高價成交。2006年,匡時春拍扇子專場,齊白石的大尺寸成扇《紅梅蜜蜂》和《蝴蝶蘭》以 46.2萬元和44萬元成交,創下當時中國扇畫在世界拍賣市場上的新紀錄。而2010年,北京華辰吳昌碩紅梅書法成扇成交價達67萬元、嘉德的傅抱石前赤 壁賦成扇更高達100萬元。
時至今日,收藏家拍賣到的年代最久遠的扇面是于2010北京保利春拍的南宋畫家夏 的《松巖靜課圖》、馬麟的《茉莉舒芳圖》、葉肖巖的《苔磯獨釣圖》,三幅扇面均以336萬元成交。創下歷史最高價格紀錄的扇面則是以2420萬元成交 2004年上海崇源秋拍的劉貫道《人物故實圖冊》(元代人物團扇畫六開)。
雖然書畫扇價格一路上漲,但據多位藏家分析還有上漲空間。資深收藏家張迪分析,以王原祁扇畫為例,其成交價為66萬元,但與其山水書畫作品近 100萬元/平方尺的價格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張大千的一幅立軸動輒數十萬、上百萬元,而他的扇畫不過數萬元。價格差距證明了書畫扇收藏仍有較大升值空間。
業內人士指出,吳昌碩、王雪濤、陳少梅、關山月、陸儼少、陳半丁、唐云、朱屺瞻、程十發、黎雄才、謝稚柳、溥心畬、啟功等名家都是畫扇面高手,也都有扇面佳作流傳于世,具有很高的投資價值。
玩扇子有講究
書畫扇首先要看品相,其次看是否名家作品,再看是否精品。書畫扇的鑒賞主要分3個方面:扇骨、書畫、扇面。
一般認為,書畫扇"新不如舊",一定要藏舊品。但如果單純的收藏,主要是從藝術角度出發,帶有投資性的收藏則可以考慮新書畫扇,因為新名家的可信度相對較高,而且有長遠的升值空間。
玩扇子的講究很多,比如拿扇,手要洗凈;開扇,應該輕輕用手指捻開,有的人為求瀟灑,拿著折扇用力一甩,這樣很容易讓扇子受損。扇子放在桌上應 該大扇骨朝桌面,這樣不至于磨損扇面。收藏扇子應該注意防霉、防潮、防火、防蛀等,另外,收藏的折扇扇面一定要完整潔凈,上面書畫清晰,墨彩妍潤,如稍有 殘損、變污、霉斑、水漬,收藏價值便會大打折扣。一旦發現這種情況,可以請裱畫師將扇面揭下進行修補,重裱成扇面畫頁,以便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