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白露前后,核桃下樹”,白露漸遠,寒露已過,記者走訪發現,在近年來的核桃市場上,文玩核桃所吸引的關注正漸漸超過食用核桃。文玩核桃從地攤上的五元一對走向商場柜臺的五萬元一對,上演著核桃賽黃金的神話。
野核桃成了生財機會
中秋一過,盧錫臣就馬不停蹄地趕往東北吉林通化老家。干什么?收核桃。今年62歲的盧錫臣是一位文玩核桃愛好者,在濰坊擺攤賣核桃已有七八個年頭。盧錫臣的核桃并不是大眾意義上的把玩核桃——麻核桃,而是東北野生核桃,俗稱“秋子”。
2006年初到濰坊的盧錫臣閑來無事,便在老古玩市場擺了個小攤,賣起了東北特產。“老家的核桃沒人要,都當柴燒了,這兒居然能賣到5元一對。”心下一動,盧錫臣趕回東北老家收了一批野核桃,走上了“玩”核桃之路。
“剛開始我也賣5元錢一對,就當個擺設放在攤上吸引人。”剛開始,濰坊把玩核桃市場并不景氣,一天賣出幾對核桃就算不錯了。盧錫臣手中的野核桃毫無成本,所有的收益都是“純賺”。
2010年起,把玩核桃漸漸走進濰坊市民的生活當中。“核桃秋子”也成為盧錫臣的主營業務之一,經營核桃帶來的收益逐年增加。“5元一對、10元一對的秋子一轉手就能翻番。”盧錫臣告訴記者,隨著年齡的增長,他不再去山里撿核桃,而是從當地村民手中收購,“散收價是23元一斤,我回來得自己清理紋路、配對,然后二三十元甚至上百元一對賣出。”
回家探親訪友,兼顧收購“核桃秋子”已經成為近幾年盧錫臣生活中的循環。“一大麻袋,大約1000對核桃足夠我賣上大半年。”盧錫臣告訴記者,自己每天都會趕早市,不到兩小時的早市就會讓自己收入百八十元。如今,小有積累的盧錫臣也考慮過將家鄉的野生核桃產業化經營,但已有年紀的他也顧慮重重,一旦開店就意味著巨大的成本投入與現有資本的難周轉性;再者,“把玩核桃是不是吹過一陣風就沒了?”盧錫臣表示,目前自己將繼續擺攤。

鎮店核桃市價約五萬
與盧錫臣不同的是,濰坊已有一批人將文玩核桃帶進商場柜臺,甚至帶進專賣店,作為一種文化產業進行經營。10月8日下午,記者來到位于和平路與勝利東街路口的廣豐文化特藝城,發現在二樓和三樓均有專營文玩核桃的店鋪。據業內人士介紹,在濰坊像這樣的核桃專營店還有三四家。
記者隨后走進二樓的核玉齋,五十多平方米的店鋪內,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核桃琳
瑯滿目,擺放在玻璃展柜中的核桃,在黃色絲絨和電動轉盤的襯托下顯得很是精致高檔。核玉齋的老板梁洪海告訴記者:“我也是從擺地攤賣核桃起家,一點一點做到今天。”據了解,梁洪海的店鋪投入了五十多萬元,他經營的主要品種為河北麻核桃,屬于文玩核桃中的中高端,每對售價從幾百元到數千元乃至上萬元不等,核玉齋每年的銷售額也要數十萬元。
“這些分別是白獅子、滿天星、四座樓、磨盤、官帽、虎頭。”梁洪海向記者介紹著這些核桃的名字。因為形狀、品性等差異,這些核桃被賦予了獨特的姓名。“比如這對官帽,就是因為形狀如明朝官員上朝時戴的帽子而得名,有‘官帽在手,要啥啥有’的說法。而獅子頭因為其紋路點網結合,兩棱角下垂,如舊時衙門門前石獅子的鬃毛,故而得名。”梁洪海看著自己的一對對核桃娓娓道來。
梁洪海打開一個保險柜,拿出一對核桃告訴記者,這是他的鎮店之寶——水玲瓏,“這對水玲瓏市場價格大約在5萬元左右。”梁洪海的一席話不禁令記者咋舌,但細細觀察,發現這對核桃無論是大小尺寸、花紋樣式都幾乎一模一樣,而且在梁洪海的把玩下已經初顯光澤。
正在梁洪海店鋪把玩核桃的市民譚先生表示 “這也是所謂的百里難挑一,萬中難成對。”
業內稱投資需謹慎
據梁洪海介紹,濰坊的核桃市場在山東做得比較好,但和北京天津等地相比差距還是很大。“北京那邊流行‘賭青皮’,也就是將剛下樹還沒去掉皮之前的核桃賣給收藏愛好者。由于看不到內部核桃的大小和形狀,不少人熱衷于此。如果一旦開出來45毫米以上的獅子頭等珍品,就賺大了。”梁洪海告訴記者。
除此之外,文玩核桃的價格近年來也水漲船高,幾萬元的核桃已經不再稀奇,在2010年甚至有一對核桃拍出了36萬元的天價,“如果按克論的話,部分核桃價格已經超過了黃金。”梁洪海說。但在文玩核桃市場風生水起的時候,也有人擔心文玩核桃是否會成為另一個“郁金香泡沫”。
“文玩核桃重在手療健身,如果作為投資,還是面臨著一定的風險。”齊魯文化古玩城的總監唐朝提醒收藏愛好者要謹慎對待文玩核桃投資,“文玩核桃除了自身的品性,后期的把玩也是非常重要的,把玩時間越長,顏色越好看,玩出包漿來價值才會翻倍增長。但是核桃年年結,如果買來不玩就沒什么價值,作為一般的收藏愛好者,建議盡量先選擇千元以內的核桃入手把玩,隨著了解學習的加深再量力而行。”唐朝建議。

一對核桃,在“80后”美女代旭手里,經過一段時間的把玩,成了亮里透紅、紅中透明、不是瑪瑙勝似瑪瑙的收藏品。
10月9日9時,市區府前街一個店鋪內,一個年輕女孩兒打開卷閘門,開始了一天的忙碌。 她叫代旭,出生于1988年。喜歡自由的她一年前創辦了這家“核錦緣”。
大學學播音主持的代旭畢業后在某企業上了一年班,一次偶然的機會,接觸了這種“文玩核桃”。由于丈夫也喜歡文玩,后來倆人就利用周末時間在市區文峰塔旁的古玩一條街擺攤兒,售賣麻核桃,沒想到收益還不錯。
“比上班強多了,一年擺攤兒下來賺了五六萬元!”代旭說,在把玩核桃的過程中,可以利用核桃的尖刺、凸起和棱角壓手掌上的穴位,強身健體。同時,經過長時間把玩,核桃會變得亮里透紅、紅中透明、有瑪瑙的質感。這也是“文玩核桃”受追捧的一個原因。
據了解,麻核桃有“獅子頭”、“麥穗虎頭”、“雞心”、“官帽”等品種。直徑40毫米以下的核桃太小,基本上沒有把玩的價值;直徑超過45毫米的則具有收藏價值。
代旭說,從擺攤兒到現在,從她手中賣出的核桃超過1000對,最貴的一對賣了六七萬元錢。市區玩家能接受的“文玩核桃”價格為3000元至5000元一對。“‘雞心’是初級玩家玩兒的,價格在2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