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做人人爽,欧美色在线,一个人的高清视频www,69xxxx女人,啊用力点国产嗯快在线观看,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背景: 閱讀新聞

昌南先賢——范仲淹






[日期:2011-11-27] 來源:昌南先賢   作者:涂翼報 陳海澄 [字體: ]

                             


范仲淹塑像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兩歲時就死了父親,隨著母親曾寄居在長山醴泉寺的僧房里。他每天煮一鍋粥,冷卻凝固后切成四塊,早晚各食兩塊。下粥的腌菜,也斷成一段段食用。這就是流傳至今的斷齏劃粥的典故。由于他奮發努力,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得中進士,從此身居官位。

    進入仕途后,范仲淹不忘自己的苦難,能直言奉公,并連連遷升。景祐二年(1035年),他任天章閣待制,權知開封府。因言事切直得罪了宰相呂夷簡,呂以他薦引朋黨罪貶知饒州。

    范仲淹到任后,便去所屬的縣域視察民情。景祜四年(1037年),他來到浮梁,得知常患水火二災,尤其是遇火災時,因水源太遠,曾燒掉鬧市區錦繡街房屋百余幢。他又實地勘察了城北的洼地,決定利用這一水源,既可防火,又可排澇。這一倡議得到了父老們的擁護,于是捐錢捐物者十分踴躍,工程進展也很迅速。完工后的狀況是:將原蓄水洼地擴大成占地四十七畝的大水塘,塘東筑堤堵水,不使流溢;對原有水渠疏浚整理,成為小溪流。這樣,溪水由琵琶洲進入城內,成為極圖形狀穿過錦繡街、通駟橋、孔廟。再過鵲橋至龍船尾入昌江。又在塘中廣植蓮花。后來,蓮花開放,花紅葉綠,便得名蓮花塘。塘中蓄水,波光粼粼;城內水溝,水聲潺潺,取水用水都十分便利,得名醒心溝,或曰洗心溝。又于東邊堤上建永濟亭。到明代嘉靖二十七年(1548),荷花塘重修,為紀念范仲淹興修水利為民造福的功績,又在塘邊建起了后樂亭取范公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之名言。有贊美蓮花塘的民謠云:

        白云渟渟,湖水冷冷。

        有蓮在渚,有鯉在河。

        一艇煙雨,半畝畦町。

    清代有鄭鳳儀贊美醒心溝的詩云:

        鴛鴦五覽水湝湝,穿過城中錦繡街。

        只少笙歌迎畫舫,也應呼作小秦淮。



《浮梁縣志》載范仲淹所修建的蓮荷塘與洗心溝(紅線)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再度重修,以后逐漸淤塞。民國初年,邑人棉花專家黃庭理,征得縣署同意后,將蓮荷塘開墾為棉花試驗田,雖耗盡家資,卻試驗未果。

再說范仲淹終因德才出眾被重用。康定元年(1040年),任陜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兼知延州(今延安),為抵抗西夏的進攻作出了貢獻。慶歷三年(1043年),擢升為參知政事,其間提出十項改革主張,即“明黜陟、抑僥幸、精貢舉、擇長官、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推恩信、重命令”等。因遭到守舊派的反對,未能全部實現。后因受讒言而請罷政事,出任陜西四路宣撫使。在赴潁州(今安徽阜陽)途中病卒。朝廷追贈為兵部尚書、楚國公,謚“文正”,后人稱為范文正公。



范仲淹在浮梁督造的防火、灌溉渠遺址

收藏 推薦 打印 | 錄入:綠寶石 | 閱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