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做人人爽,欧美色在线,一个人的高清视频www,69xxxx女人,啊用力点国产嗯快在线观看,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背景: 閱讀新聞

昌南先賢——馬端臨






[日期:2011-11-29] 來源:昌南先賢   作者:涂翼報 陳海澄 [字體: ]

                               


馬端臨塑像

    馬端臨(12541340年),字貴與,號竹村,江西樂平樓前村人,是南宋末年右丞相馬廷鸞的次子。

    馬端臨自幼天資聰慧,很小就在母親的指導下讀書,七歲即能背誦四書五經。十二歲就童科高中,名揚鄉里。稍大后益發勤奮,長期效仿南北朝文學家袁峻抄讀經史的做法,每天抄書五十張。十余年間,他讀遍了宋代以前的歷代正史、稗官記錄、私家文征和唐宋兩代名臣奏疏和名儒評論,還研究了程朱理學。他如此勤奮博覽群書,不僅使他具備了淵博的學識,練就了扎實的文字表述功底,還為他日后編寫《文獻通考》積累了豐富的資料。

    馬端臨生于宰相之家,十九歲就以父蔭被授予了承事郎的職銜,具備了出仕當官的條件,但他無意步入仕途。第二年(1273年),他在父親和友人的規勸下應試,高中榜首,獲江南東路(今江西一帶)漕試(科舉考試第二級,明清時代稱鄉試)第一,榮摘解元桂冠。下一年便是京城大比之年,他思慮再三,決意不去應試。因為目睹了國家危亡之際,朝廷對金國和元國的入侵,一再屈膝求和,茍且偷安,而且奸佞當道,官場腐敗,民不聊生,馬端臨對此深惡痛絕。到了景炎元年(1276年),朝廷開了一個恩科,馬端臨還是沒有應試,一心研究他的經史。

    入元以后,馬端臨隨父隱歸故里樂平,專心致志地編著《文獻通考》,歷時三十余年而不倦。這是他一生對社會最大的貢獻。這部書有二十四個門類,共三百四十八卷,詳細記述了自古迄宋二十五個朝代各種典章制度的興廢沿革和利弊得失。全書敘事條分縷析,評述精深透徹,資料豐富翔實,是一部古往今來極有參考價值的歷史名著。它與唐朝杜祐的《通典》和南宋鄭樵的《通志》合稱三通。《文獻通考》又是三通中內容最豐富、記述時限最長、考證最精深的一部,被史學家譽為三通之首。

    馬端臨在家鄉的另一貢獻就是興辦教育。他回鄉不久,即自出資興辦扶風馬氏家塾,免費招收本族子弟入塾就讀。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樂平慈湖書院得到朝廷的批準興辦,縣尹親自登門,拜請馬端臨出任山長(相當于今之校長)。他執教嚴謹,頗有建樹,培養了一批德才兼備的人才。馬端臨在慈湖書院的講稿曾匯刻印行。他的《義根守墨》也于此一時期面世。可惜這些作品都在元末戰亂中毀失。

    元貞元年(1295年)前后,馬端臨應聘到衢州(今屬浙江)柯山書院任山長,三年后回歸故里。延祐五年(1318年),《文獻通考》被朝廷采風使臣王壽衍發現,進御朝廷以后,元英宗高度評價該書為治國安民、濟世之儒的有用之學。從此,馬端臨之名與《文獻通考》一起聞達于朝野。同年十二月,江浙行省再聘馬端臨任衢州柯山書院山長。至治二年(1322年),朝廷任命他為臺州路(今屬浙江)儒學教授。泰定三年(1326年),江浙行省刊刻《文獻通考》,馬端臨應邀到杭州校稿。書成后,謝絕在朝為官,仍回故里執教,直到八十七歲仙逝于家鄉。

   


馬端臨著《文獻通考》

收藏 推薦 打印 | 錄入:綠寶石 | 閱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