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宏
朱宏(1130—1210年),字元禮,江西浮梁長安都(今勒功鄉)滄溪人。年少時聰明穎悟,讀書求理解大義,作詩文以理為主旨。長大后,放棄科舉考試,刻苦學習圣賢之書,獨尊儒學。因聽說國子司業計衡學術淵博,便同弟負笈前往求教。他善于思考,重于實踐,對于生死與道德觀,無不究根溯源。而“以道為己任”,地方名士與朝廷重臣交章薦舉,他辭不接受。
朱宏與大理學家朱熹交游甚密,常切磋琢磨,統一認識。朱熹認為他“高識篤行,鮮與倫比”,并給他所居住的地方題為“克己堂”,學者也稱他為“克己先生”。他平生嚴肅堅毅,對己要求很嚴,平時在家也要冠帶,對于儒學之外的則目為異端,嚴格防范。他講解《孝經·庶人》章時說“佛經無益于身心”,對佛學的一些觀點反復進行駁斥,“惟恐學者陷溺其中”。至于陰陽巫占之說,則一概排斥。在他影響下,鄉里風俗淳雅,人們勤儉守禮。他還闡述古代冠婚、喪葬的禮節,名為《禮編》。
宋寧宗嘉定三年(121O年),朱宏病危的時候,告誡其子說:“我死安葬,祭禮按規定禮節去辦,不要聽從世俗迷信。”說完,正襟端坐而逝。著作有《四書圖考》《六經義》《惠綏集》《有信論異》《迥澗集》。
朱氏子孫在朱宏的影響下,奮發攻讀,明代出了“三舉、五員、十八秀”。舉人朱韶為紀念先人功德,建立了“蜚英坊”。朱宏墓葬至今仍保存完好。

蜚英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