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1、王琦
王琦(1886一1933年),字碧珍,別名陶迷道人,江西新建人。幼年家貧,從藝捏面人,為時不久,所捏面人便惟妙惟肖。后改從陶瓷繪畫藝術,拜擅長畫魚和瓷像的鄧碧珊為師。基于有捏面人的實踐經驗,運用陰陽光,使人像逼真,立體感強。因某些達官貴人長相丑陋要求畫美未遂而幾遭侮辱,便改畫神仙佛祖和才子佳人。他將人像技藝運用到頭部,衣飾線條明快,使畫出的人物十分神氣。后來仿上海畫家錢惠安、陳洪綬的意境,又吸收“揚州八怪”中黃癭瓢的技法,精益求精。成名后,又從前清秀才畢伯濤學習懷素大草書,使作品更有氣勢。民國4年(19l5年),瓷板人物畫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金牌。浮梁知事陳安特賜“神乎技矣”金匾一塊,以昭嘉獎。
民國11年(1922年)組織瓷業美術研究社,王琦被推選為副社長。研究社二百余人,選其作品石印成冊。民國16年(1927年),北洋軍閥劉寶提潰軍過境,將社內精品搶劫一空。同人意念皆灰,美研社隨之而散。民國l7年(1928年)中秋,與王大凡、畢伯濤、何華滋、汪野亭、鄧碧珊、程意亭、劉雨岑等八人組成“月圓會”,定期切磋技藝(畢伯濤、何華滋離開景德鎮以后,徐仲南、田鶴仙補入),后被稱做“珠山八友”。這一名稱,成為民國時期陶瓷藝術最高峰的代名詞,將永載史冊。
(原作:畢淵明)

圖2、王琦畫《結義桃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