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1、徐順元
徐順元(189l一1966年),譜名播生,別號盤古,江西豐城人,陶瓷雕塑家。幼年間父母雙亡,由嫂嫂撫養(yǎng)長大,讀過幾年私塾。十二歲時,隨兄長來景德鎮(zhèn),在一家同鄉(xiāng)人開的瓷雕小店學徒。他性格內向,寡言少語,只知道干活,數(shù)年下來,學得了一手好技藝。二十歲時,在方家坦租屋一間,自辦小作坊,牌號“徐順記”。自開業(yè)之日起,便下定決心闖一條用泥少、售價高的鏤雕新路子,為此,常到近在咫尺的原御窯廠前聽說書,以豐富自己的歷史和神話傳說知識。有時為了作品逼真生動,到野外采取花草和捕捉蟲鳥,帶回家細心觀察,作為創(chuàng)作原型。有時背一坨泥巴到廟里住上幾天,對菩薩像細心臨摹。所以他創(chuàng)作的神話人物或是石山、涼亭、花籃、斗蟋蟀等,均以別具一格的寫實手法引人注目。

圖2、大肚羅漢
與此同時,開始研制瓷龍舟。由于基本功扎實,所塑龍舟,一次比一次好,一次比一次精。20世紀20年代末,徐順元以鏤雕為主,綜合圓、捏、浮雕技法,創(chuàng)制了一只一尺有余的瓷龍舟。它分上、中、下三層樓閣,每層都有神態(tài)各異的人物,還配有桌椅板凳、花瓶擺設;門窗全為網(wǎng)孔狀,可以窺視內部全景,而且可以打開、關閉;龍眼、龍須只稍微震動,就能不停地搖晃;全舟龍鱗,全用一塊塊小瓷片粘貼而成,細得像頭發(fā)絲一樣的鐵鏈連著鐵錨,而且可以一節(jié)一節(jié)地取下、裝上。這件作品成功后引起轟動,觀者如云。據(jù)傳,這只龍船于民國22年(1933年)參加美國芝加哥博覽會并獲獎。為此,有客于民國24年(1935年)贈徐順元“業(yè)精于勤”匾額。

圖3、徐順元原創(chuàng)瓷雕——龍舟
正當徐順元在創(chuàng)作旺盛的年歲時,家世卻發(fā)生了一連串變故。兄長在上海推銷瓷器因車禍而慘死,幼子早歿,結發(fā)妻病故,續(xù)弦又因賣瓷器跌下信江而一病不起。由于接二連三地受到刺激,徐順元以至于不能控制自己,常到郊外佯裝鬼神,自稱盤古再世,或曰要與八仙一樣成仙云云。這時候,由于失去幫手,許多瓷器賣不出去。有一段時間,他頭腦特別清醒,開始創(chuàng)作雕有梁山好漢一百零八將的瓷折扇,但數(shù)度失敗,最后還是沒有成功。他心如死灰,加上當時日本飛機轟炸,無窯燒瓷,生意蕭條。在悲憤之余,他將所有積坯打個粉碎,一會兒哈哈大笑,一會兒嗚嗚痛哭,盤古真的瘋了。以后,神志清楚時,做些小品提籃叫賣;瘋病發(fā)作時,躲在廟里吃草根。
1950年,景德鎮(zhèn)市美術協(xié)會在荒郊找到了徐順元,安排住院治療。陶研所一成立,即安居于所。經(jīng)過幾年的療養(yǎng),徐順元身體日趨好轉。1957年,在實驗工廠鏤雕了一些小品,但終因年老而不如從前。晚年,長子又謝世,沒奈何,于1962年由寡媳陪伴回原籍,直至終老。
徐順元的雕塑生涯盡管很短暫,但是,他是雕塑瓷龍舟的創(chuàng)作者。時至今日,凡雕塑龍舟的人,均以他的原型為藍本,同時還是衡量技藝水平的重要標志。(原作:洪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