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唐 雙系罐
1987年禹州市淺井鄉出土,現為禹州市文物管理所藏品。高15.3厘米,口徑17.2厘米,足徑7.8厘米。口微侈,翻唇,豐肩。肩安雙系,肩腹圓鼓,腹底部露胎,胎骨灰白色,平底。先施底釉,再施彩料,入窯經高溫焙燒,在黃褐釉上泛出乳白色斑塊,淋漓酣暢,耐人尋味。

2.唐 執壺
1981年禹州市瓦店村出土,現為禹州市文物管理所藏品。高17.2厘米,底徑10厘米,侈口,圓唇,豐肩,腹圓鼓,平底,肩安雙系,另兩側安圓桶短流和曲柄,壺底部露胎。底釉為黑色,釉面上施有大片乳白色釉料。入窯燒制,釉料熔融流動,泛出云霞狀彩斑,具有引人入勝的藝術魅力。唐黑釉花瓷是唐代的一種獨特的裝飾風格,為后來的宋代鈞窯開創了先河。

3.1977年神垕鎮下白峪村唐代花瓷古窯址出土殘器、窯具、火燒土、瓷泥。

4.宋 鈞窯尊
北宋,宮廷御用品。尊高18.5厘米,口徑20.1厘米,足徑12厘米。口外撇,圓腹,圈足,底有五孔。通體施釉,器里壁為月白色,器外上半部為天藍色,下部為紫紅色,器身有“蚯蚓走泥紋”。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5.宋 鈞窯鼓釘洗
高9厘米,口徑24.3厘米,足徑17.2厘米,呈扁鼓式,器身上下有鼓釘及弦紋裝飾,下承三個如意形足。內呈天藍色,外呈玫瑰紫色。造型優美,釉色絢麗多彩,是北宋鈞窯中的精品。現藏上海市博物館。

6.宋 鈞窯出戟尊
高31.6厘米,口徑26厘米,足徑2l厘米。器物內外均施月白色釉。敞口,粗頸,鼓腹,撇足,頸、腹、足分別出戟。胎質細膩,釉質瑩潤,造型古樸,氣勢雄偉,是宋代鈞窯之精品。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7.宋 鈞窯海棠洗
高5厘米,口徑17.3厘米。玫瑰紫釉,海棠式。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8.宋 鈞官窯遺址出土錢范(宣和元寶)

9.宋 鈞窯三足爐
高13厘米,口徑14厘米。1962年禹州市黃莊出土,河南省博物館收藏。折沿,盤口,直頸,鼓腹,圓底,下承三足。造型端莊優美,通體施天藍釉,釉質柔潤細膩,為鈞窯中珍品。

10.宋 鈞窯單把洗
高7厘米,口徑17厘米。1966年在開封市收集。河南省博物館收藏。敞口微斂,平底,口沿一端出雞冠式沿,其下有一環形耳。通施天藍釉,釉層瑩潤,光澤幽雅,造型優美,是北宋鈞窯中的杰作(編者在禹州市神垕鎮劉莊鈞窯遺址處發現的鈞窯洗,造型、釉色和此作品完全一樣,俗稱帶把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