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 50年代 鈞窯雙龍荷口瓶
高58.7厘米,口徑20厘米,足徑16厘米。瓶口為彎曲的荷葉狀,長頸,頸安雙耳,豐肩,鼓腹,下微收,圈足,足外撇。施天青釉,釉色柔潤。1958年鈞瓷恢復生產初期,地方國營禹縣鈞瓷廠燒制。現為禹州市文物管理所藏品。

32. 50年代 鈞窯六棱瓶
高54厘米,口徑18厘米,足徑15.5厘米。從上到下整個器身呈六棱形,敞口,長頸,頸安雙耳,溜肩,鼓腹,下腹內收。全身施天青釉,釉色柔潤。1958年鈞瓷恢復初期,由地方國營禹縣鈞瓷廠燒制。現為禹州市文物管理所藏品。

33. 80年代 鈞窯盤(寒鴉歸林)
禹州鈞瓷工藝美術二廠燒制。施窯變鈞釉,呈現一幅天然畫。著名作家姚雪垠賦詩一首:“出窯一幅元人畫,落葉寒林返暮鴉。晚靄微茫潭影靜,殘陽一抹淡流霞。”

34. 鈞窯虎頭瓶(獲金獎代表作品)
此件鈞窯瓶系1984年9月1日在北京榮獲全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金杯獎時的代表作(此照片是當時所拍,因時間太長,色彩失真)。

35.金杯獎
下有“鈞瓷榮獲國家金杯獎紀念”字樣。

36. 1986年5月神垕手拉坯名匠楊玉中赴美國參加五屆中國古代傳統藝術展覽。在拉斯市作手拉坯技術表演,受到美國人的好評,稱中國工匠是魔術拉坯。

37. 神垕手拉坯名匠苗軍在香港作手拉坯表演,學習參觀者達三四千人。

38. 鈞窯雙鶴瓶
天津美術學院教授王安庭設計,神垕鎮東風工藝美術瓷廠生產。1985年12月,被農牧漁業部評為鄉鎮企業優質產品。

39. 鈞窯鹿頭尊(鈞瓷新工藝)
陶瓷工作者,在研究銅紅釉呈色機理的過程中,釉料里加入固體還原劑碳化硅,在氧化氣氛下燒制成功銅紅釉,人稱鈞瓷新工藝。這件鹿頭尊為禹州市鈞瓷二廠燒制,在玉白釉上彌漫著紫紅色流紋和不規則的斑點,酷似滿天星斗。

40. 迎香港回歸瓶
為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河南省人民政府決定選送鈞瓷大花瓶一對,名為“豫象送寶”。此瓶由禹州市鈞瓷研究所燒制,瓶的總高為1.997米,瓶身為紅色,底座為黑色,光彩奪目,十分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