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熔劑原料
熔劑原料能降低陶瓷制品的燒成溫度,使瓷器產生一定的低溫液相和高溫液相,促進坯體的燒結。用于釉料中可以促進釉料的熔融過程,增加釉的流動性,降低粘度,促進釉料中的呈色反應,并增加釉面的表面光澤。禹境主要熔劑原料有:
1.方解石:產于寒武系灰巖中的方解石脈,它是釉用原料,礦石呈黃白色,脈狀和簿層狀,并有玻璃光澤。主要化學成份是氧化鈣(CaO),含量在52%左右。礦體主要分布在角子山、官寺、臺溝、浪花山及淺井等地的灰巖中,總儲量約100萬噸。
2.瓷石:是產于元古界變質巖地層中的一種外觀呈淡肉紅色的巖石,氧化硅(SiO2)含量為76%左右,氧化鉀(K2O)、氧化鈉(Na2O)含量為6%~8%左右。礦體主要分布于官山、李村等地,總儲量2100萬噸。
3.高鉀鋁頁巖:產于石炭系地層中,和鋁土礦共生,外觀紅白色,屬非晶質結構。主要代替長石,用于坯料和釉料中。氧化硅(SiO2)含量為55%左右,氧化鉀(K2O)含量為6%~12%。礦體主要分布于方山一帶,總儲量2400萬噸。
4.白云巖:產于無梁、淺井、鳩山一帶寒武系地層中,礦石中氧化鈣(CaO)含量為30%,氧化鎂(MgO)含量為20%左右,總儲量在1億噸以上。
5.石灰巖:是一種質地純,氧化鈣(CaO)含量高的灰巖,可以代替方解石用于釉料中。此礦儲量大,近40億噸。
6.木灰:為鈣質粉末狀固體,是人造化工熔劑。燃燒木柴1000克得10~20克木灰。木灰有炊灶灰和木炭灰兩種,前者是炊灶燒柴產物,常夾雜著枝干炭塊和泥土砂粒,質地混雜;后者為木炭烤火取暖的廢物,質地勻凈。兩者使用前都需經淘漂、篩淋、干燥處理,以浸去易溶于水的堿性物質,使灰成份耐久貯而不變質。
木灰顆粒細微,適于陶瓷工藝用,易研細,好混合,釉漿沉降慢,掛釉層勻,因而古時有“釉無灰不成”之說。
古鈞瓷釉中的磷由骨灰也由木灰引入,其中骨灰中氧化磷(P2O5)含量為40%左右,木灰中氧化磷(P2O5)為O.53~2.6%之間,產量不作統計。
木灰主要成分為鉀、鈉、鈣的氧化物的混合物,三者均能產生助熔作用。而磷以磷酸三鈣[Ca3(PO4)2]的形式存在,同長石及石英的混合物在約920℃~1160℃,漸漸分解化合,進到1200℃左右,出現共熔的液相,主要為鈣長石(CaO·A12O3·2SiO2)反倍塔(β)磷酸三鈣[Ca3(PO4)2]晶相,進到1250%~1280℃,釉形成微晶非均質玻璃型,其巖性為酸性,硅石含量為69%以上。
在粘稠釉液高溫冷卻后,釉縱斷面出現大氣孔、熔洞,釉面多呈弱光澤。
在粘度低稀釉液高溫冷卻后,釉表層出現針眼、色點,釉面多呈強光澤。
在釉層固化,坯體內礦物仍發生熱分解時,瓷件多出現多孔內層及麻臉針眼表層,釉面多呈無光澤。
除上述主要制瓷原料外,還有豐富的制匣缽原料,主要是耐火粘土、鋁礬土兩大類。這些制匣缽的原料不僅為國內各省陶瓷廠用來制造匣缽,而且遠銷國外。鋁礬土分布廣、儲量大,為禹境大宗礦產品之一,主要分布于方山、萇莊、磨街、神垕、鴻暢、淺井、文殊等地。品位高,質量好,易開采。
(四)燃料
禹境內煤的儲量最為豐富,煤田面積達400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26.8%,分布在三峰山——大劉山、彌陀寺區、方山區、張堂區、扒村——玩花臺區、褚河區,總儲量為22億噸,埋藏淺、易開采。神垕附近的四四煤和六四煤,灰分小,發熱量大,硫分低,為燒制鈞瓷提供了可靠的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