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粉彩的由來和特點
粉彩創始于清康熙年間,是在五彩(古彩)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至今已有兩三百年歷史。雍正時期粉彩最盛行、最成熟。用粉彩繪畫出來的花鳥、人物、山水等,都比五彩更精確、真實,色彩調和,畫面工整,粉潤雅致。
粉彩在色彩上看起來有粉潤效果。雍正時期的粉彩,大部分顏色都調入玻白,如洋紅入玻白為宮粉(粉紅色),廣翠入玻白為淡翠(淡藍色),錫黃入玻白為淡黃,凈大綠入玻白為翠綠,凈苦綠入玻白為松綠。像這些顏色調粉運用,故而稱之為粉彩。同時在描繪填色的操作上,如花卉中的花朵,人物中的衣服,海水中的浪花,山水中的夾葉以及粉白墻頭,都要施一層玻白,然后洗出各自需要的顏色,加色后會成為明暗、深淺、濃淡、陰陽背向的效果。
粉彩在藝術效果上更多地吸收了中國繪畫的表現方法,整個裝飾構圖、表現手法、設色都近似中國繪畫,與傳統的古彩比較起來,減少了圖案的裝飾性,而接近于現實的生動自然形象。所以從事繪瓷的藝人,都擅長于中國畫。
粉彩顏色燒成后,在瓷畫上有一定的厚度,光澤透亮,經久耐磨,適用于各種藝術瓷和日用瓷。燒成溫度比古彩略低(720℃一750℃)。顏色以洋紅最難燒,溫度略偏高偏低都會影響色面,所以其他顏色燒成,一般以洋紅的呈色為標準。
粉彩的藝術效果,以秀麗雅致見長,這與潔白精美的瓷質分不開,它們相互襯托,相映成趣,有機地結合起來。
粉彩所表現的內容,更是豐富多彩,能反映社會主義新時代的英雄人物,描繪祖國錦秀河山,表現各種美麗健康的花鳥、動物、魚藻、靜物等;用粉彩設計各種圖案,也能得到很好的裝飾效果。
二、粉彩的繪制過程
粉彩的繪制,一般要經過打圖、升圖、做圖、拍圖、畫線、彩料、填色、洗染、結果等工序。其中從打圖到拍圖,是一個用墨線起稿,進行創作構思,為繪瓷決定裝飾內容與形象構圖的階段。當要裝飾一件瓷器的時候,首先要根據這件瓷器的用途和不同的器型,考慮適合的內容和構圖進行裝飾,先用淡墨水勾出初步輪廓,叫做“打圖”,再在淡墨線基礎上用濃墨仔細描上一道,去粗取精,并把細節交代清楚,使形象肯定下來并提高一步,作為正式繪制時的定稿,所以叫做“升圖”;然后用拍圖紙(無膠毛邊紙)經過打濕,做成適合型的大小形狀,把描過濃墨的圖樣從瓷器上拍印下米,故稱“做圖”;接著再把這張印有墨線的圖紙轉拍到同一器型正式要繪制的瓷胎上去,同時可拍印多只,即叫做“拍圖”。這樣算完成了設計定稿的階段,然后可進行繪瓷。
三、畫粉彩的技法
粉彩所用的顏料是以各種金屬氧化物配制的,很不容易掌握,所以描繪、填色都有一定的困難。各種顏料的性質是不同的。如金紅(桃紅)、鐵紅(朱紅)這兩種性質顯然不同,因而操作方法也是不同的。粉彩的描繪、著色技法是比較復雜細致的,一般為畫、彩、填、洗、扒、吹、點等技法。
畫:主要是用油料畫出形象、輪廓和線條。畫線是表現形象的主要手段。畫線所用的顏料,基本上有珠明料、西赤、艷黑、麻色四種。珠明料也叫生料,是鈷土原礦經粉碎擂細而成的,即畫釉下青花的用料。質有好壞,燒成熔點有高低。生料用乳香油調成,畫時用筆蘸油打料,至濃淡調配適度。最深為濃料,一般多用于畫古彩,而畫粉彩多用二濃料和淡料。西赤、艷黑、麻色均為新彩中的顏料,按畫面需要用(本文后面有介紹)。油與料配合適度,為畫瓷主要技巧,一般叫做掌握油料性。打好一筆料,畫時,隨即將指間抖動打擊,使筆上料色下流叫做打筆。這樣打下來的料,均勻而起線,一般可畫很長時間。
彩:畫好線條,待干后,即可彩料。把所畫的物象彩出濃、淡、深、淺、明、暗、轉折,如中國畫的暈染,使畫面更加生動自然。彩色時用兩支雞毫筆。一支蘸料,一支筆尖上稍蘸老油。先把油料填入畫面,用油彩筆漸次彩勻。彩色之前,要注意瓷面上所留下的汗污油跡,必須用棉花擦干凈,否則會破壞畫面效果。畫彩完后,待料色干透,即可填色。
填:填色前用雪白粉,在畫面上輕擦一次,擦去油污,保護線條,并易于填色,填色順序,一般為先填玻白、底色,后填正色。填色有平填和接填。平填是整個一大塊畫面都填一種顏色。接填也叫接色,用多種透明色進行接色。如山石頂都填大綠,略接水綠,至山腳部接赭石,或由深至淺的畫面,可用雪白從深處漸次接淡。在接色時要注意筆法順序,使色瓷層次暈化自然。填色所用的顏色都是用清水調成。
由于各種顏料制造工藝的不同,填色前和燒成后的呈色不完全相同,有的甚至差別很大。所以在填色時,對畫面色彩處理,或輕或重,都要胸有成竹,考慮到燒成后的效果,才能得心應手,達到預期的目的。
洗:填色以后,再進行洗染(是在填好的玻白上洗染)。首先把玻白填好,玻白要填得平整均勻,不能過厚,厚了燒后會產生顏色渾濁不清,有時甚至使顏色脫落。根據不同的對象,填玻白基本上分為三種:水點洋紅玻白宜填的最薄;洗濃艷花朵和衣紋玻白宜填的較薄;洗淡花朵(如玉蘭花、繡球花),玻白宜填稍厚。玻白用久了會殘(流沾失散),所以要經常擂,擂到沒有什么流動性方可使用。洗染顏色時,先用嫩油或煤油在玻白上薄薄罩一層,使玻白貼緊瓷面,表現團結潤滑。洗染時用兩支油筆,一支打色,一支蘸油。先用蘸色筆根據畫面深淺、濃淡上色,再用另一支油筆,筆鋒要尖,用嫩油或煤油仔細把顏色洗染勻,筆觸要細密勻致,使色彩深淺變化達到自然生動。洗染顏色完工后,再點花心結果,把瓷面收拾干凈,或題字蓋章即成。
扒:是用鐵針或竹針扒莖紋(花朵如芙蓉花、荷花、黑葉白莖等)。
吹:是用特制的吹管吹色,以達到某種特殊的效果。
點:是根據洋紅的性格,用水在薄薄的玻白上點拓,效果很好,因為瓷器不吸水,填上一層薄薄的玻白,待干后,使它稍有一點吸水能力,用洋紅在上面點拓。
四、畫粉彩用的工具
在陶瓷彩繪中,粉彩的工序和技法是最為復雜的,所用的工具也比其他彩繪要多得多。現將必要的工具簡述如下:畫粉彩所用的筆,為景德鎮所制,適合畫瓷的要求,與一般毛筆略不同。根據使用性質,大致分為畫筆、填筆、洗筆、彩筆、篤筆、赤金筆、瑪瑙筆、扒筆、車機筆、打箍筆。
畫筆:為畫線所用之筆,是畫粉彩主要的一種畫筆。以兔尖毛制成(兔尖——兔背上的毛),比一般的瘦長略硬,有彈性,用時稍曲能自直,筆桿較長,分為雙料、料半、單料三種。雙料較粗,畫古彩所用,畫粉彩多用料半、單料。
填筆:用于平填和接填水顏料所用之筆,稱為填筆。土羊毛制成,土羊毛過去是江西廣豐縣和萬載縣所出的羊毛。用這種羊毛制出來的筆比寫毛筆字用的羊毫筆要硬一些。也分大、中、小三種,為填古彩、粉彩水顏色所用。
彩筆:用于填好玻白后洗染顏色,筆身筆尖瘦小細長。
篤筆:是利用平頭的筆鋒,篤勻顏色用。主要是用于畫瓷像及動物細毛、山水云霧等處,雖是平頭,但還是有筆鋒的,不是用剪刀剪平的,剪平的沒有用。買來的平頭篤筆,還需用線扎緊筆肚,用膠水膠緊,方可使用,也分大小多種。
赤金筆:形似油料畫筆,筆毛比油畫筆稍多,一般高級的粉彩、古彩美術陶瓷所用的金色都是用赤金。它的特點是經久耐用,呈色美觀。使用方法是把赤金打成粉末,金內放牙硝(硝酸鉀)、鉛粉,用大蒜汁和樹膠調用。用時先以西赤打底,待西赤干后,再畫赤金。燒爐后,金色帶褐黃色,不亮,需用瑪瑙筆蘸水打亮,或用嫩砂紙來打亮,金色極為美觀。
洋金筆:可與單料畫筆通用,特制者毛較少。
瑪瑙筆:為打亮赤金所用。
扒筆:分鐵針、竹針兩種。
車機筆:系在瓷面上畫料線小圓圈用,形如一般用的兩腳規(即土圓規)。其制作方法是,在畫筆上扎一根細竹針,中間用紙墊住,用時可自由調整大小。
打箍筆:系用來蘸淡墨水,在瓷器上打墨線畫圓箍所用,用竹竿削扁一頭,在此頭約半寸的地方用火烤彎即可。
其他一些用具:調勻顏色用的調色盤,插細顏色用的擂缽、擂錘,裝料用的小碟,裝油用的小瓶,靠手篾,靠手板。靠手篾繪瓷靠手所用,能使手腕穩定,避免把已畫好的花紋擦掉,一般用竹片制成。靠手板多用于畫瓷盤和畫瓷板用,兩端用木腳墊起。
五、畫粉彩用的顏料
粉彩一般用珠明料、西赤、艷黑、麻色畫出畫面體積和整個效果,然后填色。珠明料、西赤、艷黑、麻色都用乳香油調成。珠明料以云南所產較好,是釉下青花用的顏料。此料在釉下經高溫燒成呈藍色,在釉上經低溫燒不熟呈灰色。用手擦時,乃全部脫落,所以又稱生料。在釉上使用,必須要蓋填粉彩所用的各種透明顏色,才不會脫落,蓋無色透明料雪白呈紫色,蓋透明顏色大綠呈黑色。生料是粉彩中主要用料,像繪畫中用墨一樣。西赤(朱紅)用于畫朱紅花朵、紅葉、紅色羽毛、人物面部、紅色衣等。艷黑用于畫人物頭發、眼睛、眉毛、黑色羽毛及寫字。麻色為艷黑和西赤調成,多用于畫老人皮膚和鳥類羽毛、朱紅花朵勾線。西赤、艷黑、麻色都是新彩顏料,這三種顏色只能在瓷上單獨使用,不能與粉彩顏色接觸和調成,多用于畫老人皮膚和鳥類羽毛、朱紅花朵勾線。西赤、艷黑麻色都是新彩顏料,這三種顏色只能在瓷上單獨使用,不能與粉彩顏色接觸和調用,也不能蓋填任何粉彩顏色。
用于填的顏色,除洗染的顏色,大部分用水調,所以也叫水顏色。粉彩所用的水顏色大致分為兩大類:一是透明顏色,二是不透明的顏色。常用的透明色有:雪白、粉大綠、粉古綠、石頭綠、淡古綠、水綠、粉紫、赭石、墨綠等,這些顏色多用于蓋填珠明料所畫的山水、樹木、花草、葉枝等。不透明顏色有:玻白、翡翠、松綠、宮粉、淡綠、淡黃等。這兩種透明與不透明顏色,一是以雪白調各種凈顏色,而使之透明、有色而又能現出底下的花紋來;二是以玻白調各種顏色,但只能平填在線條內,而顏色不能蓋填在畫面上。另外還有用于洗染的各種顏色:西洋紅、廣翠、凈苦綠、凈黃、豆綠、茄花、麻黃等色。凈顏色就是沒有擺大量雪白或玻白的顏色,它不能直接在白胎上使用,只能在填好的玻白上洗染用和底色用。
繪瓷用油主要有老油、嫩油、樟腦油、煤油四種。老油(原質乳香油)黏性較強,一般調各種料和畫工筆線條,要用老油。畫線條時,不能用油過多,必須把油和料打勻。樟腦油揮發性大,拓沒骨寫意畫多用樟腦油,用筆輕松,可出一定效果。嫩油以20%乳香油加80%煤油,經燒后融合而成。嫩油和煤油一般多用于洗染花朵和人物衣紋。粉彩除了用油調料外,還有清水調料和膠水調料。用于填的顏色用清水,膠水大蒜汁在粉彩中除調赤金外,其他很少使用。
原載(1981年)《瓷器》、《廣東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