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松茂在全市陶瓷工藝美術人員代表會上的發言
今天我能夠參加這個盛會,和文藝工作者歡聚一堂,感到特別榮幸,特別高興。大會要我發言,談什么呢?我想就談談個人在學習、創作設計方面的一些體會,從事陶瓷美術工作30多年來的感受,作為拋磚引玉,向大家學習。
我是個從事陶瓷美術工作的老兵。從12歲起,由于家庭影響,就對自己從事的這個事業產生了極為濃厚的興趣。1949年,解放時,我才15歲,是一個無知無識的依樣畫葫蘆的畫瓷工,后來.在黨的關懷教育培養下成長,加入了黨組織。1956年調陶研所工作,給我一個很好的學習提高機會。這里有很多老專家、學者,許多年來由于組織的信任,同志們的愛護和幫助,領導上交給了我很多重大的創作設計任務,從1957年起,先后創作設計國家用瓷、人民代表大會堂用瓷、出國禮品和展覽瓷。1979年,隨中國赴日工藝美術展覽團去日本,在日本作過畫瓷表演。還承擔首都國際機場巨型陶瓷壁畫《森林之歌》工藝監制、繪制工作,由于上級重視和正確領導,同志們的共同努力,這項工作已順利地完成,并得到了國內外好評。在開創陶瓷繪畫事業中,取得了一定成績。今年為重新布置人民大會堂江西廳,又創作和繪制了巨型大瓷壁畫《井岡春色》。這幅壁畫出現在人民大會堂江西廳后,受到大家一致好評,人民大會堂領導說:“陶瓷壁畫在我們各廳室布置畫幅中還是首幅,這幅畫給人民大會堂增加了新品種,是人民大會堂陳列畫幅中比較好的一件作品,是景德鎮第二件佳作。”我除愿意向同志們學習,愿意在陶瓷美術事業中勤奮創作外,別無所長,但黨和人民對于我所作的一點微小工作卻給予我很高榮譽,從1955年以來,參加過多次全國性的獎勵大會。1960年參加全國第三次文代會,加入了中國美術家協會,去年又參加了全國第四屆文代會,今年又出席了全國陶瓷美術協會,選為該會理事。1959年景市第一批評選“家、師、員”,我被評為陶瓷美術家。通過多年來的學習和工作的實踐,應該在生活上淡泊無求,在藝術上孜孜不倦地探索。
我深深體會到,要搞好陶瓷美術創作和設計,不但要苦練基本功,而且必須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必須要從多方面汲取營養。藝術修養對于藝術創作同樣重要,沒有更高的藝術修養就沒有鑒別能力,創作作品容易入俗,也不可能有自己的見解。藝術修養提高,行萬里路,讀萬卷書,金石詩書畫都要懂得,要向所有的姐妹藝術學習,來提高和豐實自己的藝術修養。現在搞陶瓷裝飾的,為了生產方便,長期形成了分工過細的缺陷,畫、填、圖案各選一樣,終身從事,這樣技巧是很精練,生產復制也很方便,對于生產是很必要的。但作為一個陶瓷美術創作人員,條件是不夠具備的,一件作品,它是一個整體,貫穿創作人員創作意圖、思路內容、章法布局、色彩深淺、疏密關系等等,都是創作人員考慮的。所以說,不掌握一門技能是不行的,要苦練,精通本行業的表現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全面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這樣才能達到完美的藝術成果。
通過多年來學習和工作的實踐,我深深體會到創新和繼承,這兩者有密切關系,創新離不開生活,同樣也離不開繼承。我過去也搞過一些創作,內容是新的,總感覺不是味道,像夾生飯一樣,藝術形式和技法不耐看,不多久,就要淘汰,自己也不愿意再看了。為什么古人流傳下來的作品,經歷這么多的朝代,百看不厭,就像建房子一樣,基礎深,房子牢固,繼承也是為了打好藝術上的基礎,創作出來的作品就很扎實,當代我國名流畫家傳統基礎是很扎實的。1964年至1965年,輕工部、故宮博物館、財經出版社、陶研所準備合搞一部唐宋元明清陶瓷器型和畫面畫冊,我參加了這項工作,到故宮博物院,上海、南京博物館,琉璃廠文物商店,北京市文物管理局,做了收集和臨摹工作,下了一些苦功,通過那段臨摹工作,打下了牢固基礎,弄懂了過去的裝飾方法和藝術規律,后來創作的一些作品與以前就有所不同了。當然,繼承不等于照搬,依樣畫葫蘆,而是為了摸索古人創作的藝術規律、方法和法則,而不是硬搬硬抄。各個朝代有各自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風格、習慣,有不同的思想感情和理想。因此,過去任何朝代的藝術決不能替代今天的藝術,替代今天人民思想感情,繼承的目的是為了創新。
通過多年來的學習和工作實踐,我還深深體會到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都有自己的表現方法,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有自己使用不同的原材料。各自的原材料,我們能夠充分發揮它的性能和特點,是會出很好的效果的。我們知道,景德鎮的顏色釉品種,就是我們的祖先利用色釉燒后流動性能,使其色彩千變萬化,那種變化是人工做作而達不到的。顏色釉瓷器在景德鎮看得多,不為奇,外國人視之為寶。我們在繪制大型壁畫《森林之歌》過程中,發揮了大家的智慧,充分發揮了原材料的性能和特點。其他方面不講,只講兩點。樟腦油是我們繪瓷不可缺少的液體調料,它的缺點,用多了會使油料滲開,如宣紙用墨,水多會滲開一樣,這是一個不好掌握的缺點,利用得好,反而會變為優點,出一種特別效果,陶瓷美術家李進同志就擅長用樟腦油,他畫的馬栩栩如生,生氣勃勃。膠水料的好處,瓷上顏色畫了一次不能覆蓋,覆蓋會把原來畫好的底色翻起來,所以利用油和水的矛盾,油畫水填,水畫油填的辦法,我們繪制《森林之歌》是一步一步解決技術上的難關問題,充分利用原材料性能和特點,陶瓷美術如何發揮原材料特點,這是搞陶瓷美術很重要的一環。
通過多年來的學習和工作實踐,我更深深體會到,積極深入生活,重視寫生,積累陶瓷美術創作素材是很重要的。陶瓷美術工作者不僅要熟悉陶瓷上各種裝飾形式,而且要重視生活,重視寫生,收集素材。為了求實創作素材,我在組織的大力培養和支持下,足跡遍于廬山、井岡山、峨眉山、泰山,也瞻仰過韶山、遵義、延安、瑞金等革命紀念地,路途往返數萬里,大小寫生幾千頁之多,不管是出差還是參觀,筆墨始終和我相伴,就連東渡到友好的一衣帶水的鄰邦日本時,我同樣抓緊時間,畫了幾十幅小稿。深入生活,收集素材,這是一個很艱苦的工作。何苦我們要吃這么大的苦頭呢?花費這么大的勁呢?我們知道,美術是個形象藝術,作為一個美術工作者,他必須要收集各種物體形象。我認為一件作品的好壞,技巧是非常重要的,但他決不能替代感情和形象,更不能掩飾作者感情和形象上的空虛,一幅作品,如果沒有強烈的感情和感受,沒有扣人心弦的藝術形象,他是沒有生命力的。我在熟悉生活的同時,還注意把各種生動形象收集下來。回顧我創作人民大會堂那幅《井岡春色》壁畫時,井岡山過去前后我去過七次,每去一次,下山時速寫本都是畫得滿滿的,接受這個任務時,我又去了井岡山,又畫了不少速寫,要畫好井岡山,對它多觀察、多了解,必須對井岡山氣勢風貌,千巖萬壑,層巒疊嶂,樹茂林豐這種精神多了解清楚,這樣回來進行創作心里就有個譜。花了時間收集素材,回來創作還感覺很不夠,特別是那千姿百態的樹木和千變萬化的云層山勢,好在底子厚,還借用了其他方面可適用的畫稿。看來搞一幅創作多艱苦,手上要收集,積累很多素材才能夠構成一幅理想的作品。今天我借這個機會幫搞美術工作的同志向市主管部門、向市美協、向有關單位提些要求,我們搞美術的同志除安排學習外,更重要的是深入生活,進行寫生,收集素材,這是繁榮我們美術創作必須之路。搞美術工作的這個要求是很強烈的,除此以外就沒有別的要求了。50年代很活躍,領導也很支持。現在要差些,認為可要可不要的事。我認為深入生活要形成一個制度,有能力創作的作者每年至少要有幾次深入生活,特殊任務另外。汽車不加油跑不動,美術工作者沒有形象資料是很空虛的,創作不出扣人心弦的作品,祝大年教授創作的《森林之歌》,他是經常到云南西雙版納去的,我看他畫的那個大榕樹,不去就畫不到那么生動。讓我們陶瓷美術工作者,在新的長征路上,踏著時代步伐,為“四化”建設作出貢獻,為攀登陶瓷藝術高峰而努力。
這些是我個人對陶瓷美術創作設計的粗淺看法,不一定對,有錯誤的地方,請同志們廣開言路,集思廣益,多多提出寶貴意見。
1980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