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提前兩天到杭州報到的,地點在紅樓招待所,時間是1963年夏天,等分配到浙江的全部大學生報到齊,足足等了15天。此時浙江省委辦公廳通知,大學生要學習三個月,學習文件是中央對蘇共的“九評”和王光美的“小靳莊社教經驗”。學習期間工資照發,月薪42.5元。
隨后我被分配到蕭山盈豐公社等兩個公社搞“社教”運動,一個生產隊分配兩個學生。我是江西人,不習慣浙江人的口音,幾個月下來都沒聽懂他們的說話,因為語言不通,只會點美術,上面派下來的工作組對我極不滿意,說我不和群眾打成一片,沒什么工作成績,因此也就不能提前分配工作,心里十分窩囊??喟玖艘欢螘r間,第一批工作組撤走,換了林業廳副廳長帶隊的機關干部工作組,我依然不大會說活,只知道工作,但這一回,工作組卻對我的埋頭苦干非常滿意,說我有活力,肯吃苦,根扎得比較深,鑒定寫得很好,于是我被提前分配工作,到省輕工廳報到。
但我沒能留在杭州,而是和同學毛松林一起被分配到浙江最南端的一個縣——龍泉。從杭州坐火車到金華,再從金華坐汽車到龍泉縣城所在地龍淵鎮.盤山公路又窄又險,在群山里繞來彎去,心里緊張得要死,在龍淵住一晚后,再乘汽車到37公里遠的上垟鎮的國營龍泉瓷廠,記得是一輛板車拉著我倆的行李到了工廠。我和毛松林被分配在技術科任技術員,是當時瓷廠僅有的兩名大學生。我在這個瓷廠一干就是37年,直到我退休為止。
龍泉是浙江省西南部的一個縣,為浙,閩、贛三省交界之地,北鄰遂昌、松陽,東接云和、景寧,西連慶元.西南同福建省的浦城縣交界,是甌,婺八閩通衢。在晉代,這兒只是一個名叫龍淵的鄉而巳,唐初改為龍泉鄉,乾元二年(759年)始設縣治。龍泉以兩樣特產聞名于世,一是龍泉寶劍,二是龍泉青瓷。龍泉青瓷,是中國陶瓷很重要的一個窯口,始于南朝,是我國歷史最長、影響最大的一個窯系,有很大的國際影響。中國瓷器是從原始青瓷開始的,古人有“以青為貴”的崇尚,晉的“縹瓷”、唐的。峰青”、柴周的“雨過天青”、吳越的“秘色”,都是青瓷不同色度的青色。
青瓷系統在我國南方源遠流長,作為越窯系統的龍泉青瓷,它是在上虞、余姚“秘色”瓷和婺窯、甌窯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的釉色特點與柴窯、汝窯淺藍的青色、官窯(修內司、鄶壇下)淡碧的青色、越窯青白、淡青的青色不同,其青近于翠色,大體有粉青、梅予青、豆青、蟹殼青、影青等,以梅子青和粉青名貴。

臨溪的龍泉瓷廠(總廠),有一橋與外面的公路相連
南宋偏安一隅,大批能工巧匠避戰亂來到南方,青瓷得以發展,龍泉瓷在南宋中期以后出現了質的飛躍,特別是成功地燒制出了薄胎后釉、潤如玉質的”梅子青“(色如掛枝初梅,青翠碧綠,瑩澈剔透)、“粉青”(色似淡青湖水,柔和明凈),仿佛青玉的美質,弟窯青瓷成為龍泉風格的代表,“純粹如美玉,為世所貴”。龍泉瓷坯胎厚,可以吸附更多的釉水,這種后釉往往可達一毫米,而通常的瓷器釉,只有它的三分之一或五分之一。
龍泉青瓷有哥窯和弟窯之分,弟窯澄青晶瑩,哥窯開片幽雅,成為我國“哥、汝、官、定、鈞”五大名窯之一。龍泉青瓷是南宋最主要的出口商品之一,通過溫州、明州、泉州、廣州等港口,輸往朝鮮、日本、菲律賓、印度、斯里蘭卡以及非洲,歐洲等國家和地區。
龍泉粉青、梅子青的釉色,不是一般青瓷的透明釉,而是可以展露質地美的乳濁釉質,是石灰堿釉。追求釉色之美是龍泉瓷的最高境界。
龍泉青瓷在明代,由于限制海外貿易而出現衰敗景象,另一方面,景德鎮的白瓷、彩瓷逐漸興起,龍泉青瓷無法與之抗衡,企業紛紛倒閉,到清朝初期,窯場所剩無幾,最后終于停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