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2、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明文手工彩繪盤《母親的背影》
我出生在一個莊農之家。兒時特別的記憶是在爺爺、奶奶的上房里,有一幅刻著三個大字的木匾,只會念“德盛堂”,不解其意。
父親是這個家的頂梁柱,二叔和三叔都在外當兵;母親是位女強人,里里外外一把手,和三嬸組成了家里的“后勤部”。長子長孫的我自然成了全家人的寵兒。
舅舅是莊里唯一的私塾先生,我不滿6歲即被領進了“重點班”。“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寫了一遍又一遍,沒完沒了地重復著。忘不了那一次,因背誦“桓公匡合,濟弱扶傾”忘了詞,挨了舅舅的“戒尺”,左手被打的先疼痛后麻木,手掌腫的像剛剛烤出的“肉燒餅”!自那次以后我再也沒被罰過。
長大后,在山東淄博瓷廠就職,先后被派往山東省工業干部學校、廣東石灣、江西景德鎮學習,每次臨行前,總忘不了向先生道別。最后一次是先生骨傷在床,側臥著身體,因眼疾而視線模糊,緊攥著我的手,再而三地重復著不知道叮囑了多少回的那句老話:“別忘了祖訓,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每逢寒食節,我和老伴約同弟妹、晚輩們,到先祖們的墓碑前,去欣賞鐫刻在石頭上的“德盛堂”三個大字,溫習精神上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