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1、中國陶瓷館刻瓷館前言(中國·淄博陶瓷展覽館提供)
泰山山脈向東北方向延伸——齊魯故國交界處,一條潤物無聲的孝婦河縱貫淄博,孕育了兩岸一群鐵骨錚錚的兒女。他(她)們以鉆刀為筆,在光潔朗潤的瓷面上,雕琢出有聲的書畫。
歷經三十多個春秋,萌芽于四百年前的宮廷刻瓷,成熟為淄博的中國陶瓷發展史上第一個藝術門類,開辟了傳統與現代陶瓷繪畫新領域,“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君不見,“姜太公”、“鬼谷子”、“顏文姜”、“蒲松齡”,這些鮮活的名字,蘊藏了多少歷史的浪漫;“古齊畫鑒”、“管子牧民”又勾起多少古之幽思。刻瓷的獨特語言,解讀著主流文化的故事,新穎、凝重,簡樸練達,返璞歸真。
藝無國界。刻瓷藝術已成為識別淄博這座文化名域之佐鑒。
盛世建館,修典立人,為政以德,功侔魯壁。
2006.8.5

圖2、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明文題《齊云閣》中國·淄博陶瓷展覽館提供

圖3、中國陶瓷館館藏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明文作品《故鄉·故土·故人·故事》組刻(中國·淄博陶瓷展覽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