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6日中國古窯萬里行(第十九季)正式啟程。活動將途經杭州、龍泉、德化、潮州、佛山、建陽、景德鎮等產瓷區,與當地部分著名陶藝大咖進行交流,遍尋當代美瓷,并對沿途省市的幾十個古窯遺址進行探尋考察,全程約一萬公里,歷時約三十二天。期間部分活動將進行視頻直播,歡迎各位朋友關注! |



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的貴山窯陶瓷藝術館,是唯一一處貴山窯作品的固定展示場所。為什么稱“貴山窯”呢?這和兩位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有關,丈夫叫郭琳山,妻子叫嵇錫貴,在雙方名字中各取一字,于是便有了“貴山窯”。




嵇錫貴大師以陶瓷彩繪見長,作品精美瑰麗;郭琳山大師則精于陶瓷雕塑,作品大氣靈動。兩人因陶藝結緣,在陶瓷藝術領域相互合作,以其學養與才華和兩人的心靈默契,創作出獨具品格的優秀作品。

嵇錫貴大師作品

嵇錫貴大師作品


《嬰戲系列》是夫婦二人于2000年合作完成的8個瓷孩子,有半蹲張望的、起舞弄袖的、盤坐捧鳥嬉戲的、有倒立練絕活的、有捂耳點鞭炮的,還有趴著晃腦袋的。既有男娃兒,也有女娃兒。

從造型上看,8個孩子的動作無一處相同,即便同為蹲狀,你是兩腳分開半蹲的,我是前后弓步斜蹲的。略有相似的是瓷孩子的面容,掛著兩片紅暈的他們,身著靛朱鑲嵌“斗彩”服,沒有癡狂的笑,卻多平淡的樣兒,那份嬉耍的喜悅只是從彎彎的眼角里不經意流出來。原來,精心策劃這場“嬰戲”圖的花甲伉儷,是要讓欣賞者從造型之變和斗彩之色中找尋作品的真意。
這對著名的大師夫婦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作,如《嬰戲圖》系列。2011年郭琳山大師因病去世,《嬰戲圖》還剩下三套瓷胎,后來嵇錫貴大師將它們一一燒制出來,這也成為他倆今生的“貴山窯”絕唱。

1975年1月,設在江西景德鎮的輕工業部陶瓷工業科學研究所根據中央辦公廳文件指示,秘密研制一批供毛主席專用的生活用瓷,工程代號為“7501”。為了保證按時高質量地制作出這批瓷器,研究所集中了最優秀的制瓷高手。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越窯青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嵇錫貴當時任研究所藝術研究室釉下彩組的組長、項目負責人,參與了“7501”項目(即中南海用瓷)的研究設計、研制等工作,是主要參加者之一。


2016年9月,G20峰會在杭州召開。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嵇錫貴被邀擔任了此次G20杭州峰會國宴瓷畫面總設計師,由她設計畫面的國宴瓷《國色天香》、《繁華盛世》驚艷亮相在世界各國領導人面前。“浙江特色、西湖元素、江南韻味、中國氣派、世界大同”,這20個字的設計理念充分地體現在國宴瓷中。國宴瓷為國人爭光的背后,是嵇錫貴大師幾十年來辛勤創作積累的底蘊。

嵇錫貴大師作品
如今,已經75歲高齡的嵇錫貴更多從事的是教授徒弟的工作,在她的工作室中,幾位來自中國藝術研究院的研究生們正在認真地學習傳統陶瓷技藝。

在這兒,嵇錫貴卸下了各種的光環,只留下一個名稱,老師。

嵇錫貴幾乎每天都與學生們呆在一起,對待學生們,她的要求極為嚴格,每天早上到工作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學生們前一天的創作情況,了解他們的創作思路,并提供一些建議。
教學上嵇錫貴嚴格,但在生活中,嵇老師卻十分的親切,對于徒弟們的關懷更是無微不至。有時會帶徒弟們游玩、K歌,過節時,她會叫上徒弟們一起吃餐熱熱鬧鬧的團圓飯。

嵇錫貴,女,1942年1月22日出生,籍貫湖州,現居杭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亞太地區手工藝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越窯青瓷燒制技藝)傳承人。中國瓷網及綠寶石藝術陶瓷館的陶瓷藝術顧問。1965年畢業于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設計系,曾先后在輕工部陶瓷研究所和浙江省工藝美術研究所工作。嵇錫貴大師以創作青花瓷、青瓷刻花、釉上彩瓷等為專長,功力深厚,風格多樣,精巧瑰麗。1975年參與為毛主席制作代號為“7501”的生活用瓷,上海錦江飯店元首用瓷的畫面也是她設計的。作品多次獲國際、國家級大獎,多件作品被中國工藝美術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

(圖片來源:綠寶石藝術陶瓷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