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經常去博物館嗎?你知道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濟南有多少博物館?作為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濟南民間有哪些各具特色的藏品?近年來,隨著國內的博物館相繼實行免費開放,讓原本“神秘”的博物館,一下子和市民有了“零距離”接觸。今年,濟南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后5年內要“采取市場化辦法,動員社會力量建設100座不同門類、各具特色的博物館”的目標,吸引了泉城人的目光。
濟南民間有哪些優秀的藏品?有哪些具備條件的博物館將來可以向市民開放?對于濟南建百座博物館,您有何創意、建議和意見?即日起,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新局、市文物局聯合本報真誠邀請您積極提供線索,把您的珍貴藏品和“寶貝”與廣大讀者分享,把您了解的有望建成博物館的線索提供給我們,同時也期待您對“建設百座博物館”提出真知灼見的創意和設想,歡迎您撥打本報電話0531—82886106,或發郵件至郵箱sbwhb@sina.com。
百座博物館包括哪些?
紀念館、美術館、科技館、陳列館等都在內一提起博物館,您一定會想到山東省博物館、濟南市博物館。
其實,建百座博物館,并不是單指這種常規博物館。濟南市文 物局于茸副局長昨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介紹,本次濟南建設百座博物館提到的博物館概念與以往相比有很大不同。“我們所指的博物館是一個廣義的概念。應該界定為:具有一定數量的藏品,有一定的場所,并能實現對外開放,能起到傳
播科學知識、教育民眾的場館,如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科技館、陳列館等,均可以放到博物館的范疇中來。”于茸補充道:“從地域上講,在濟南行政區劃內的所有博物館都應包括在內,包括中央駐濟單位、部隊、省直及相關駐濟南的企事業單位。”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之前也曾表示,在城市化加速發展進程中,博物館不能再囿于傳統框架,不能再將博物館的活動空間和影響范圍限定在館舍之內,應盡快實現從數量增長向質量提升、從館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的轉變。而按照國務院法制辦2008年2月制定的《博物館條例》(征求意見稿)中所稱的博物館,博物館是指為研究、教育和欣賞的目的,收藏、保護、展示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的見證物,主要包括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科技館、陳列館等。
據介紹,根據統計,濟南市轄區內現有不同屬性、不同類型的各類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陳列室等80余座,有的是經過文化主管部門審批的,有的是不同的行業自辦的,有的是民間自己成立,五花八門,詳細情況不明。近期,為了摸清省城濟南這些所謂博物館的相關情況,濟南市文廣新局已組織專門人員,深入到現場進行逐一走訪調查,制定調查表。市文廣新局的工作人員認為,只有把這項基礎性的工作做好,才能全面了解濟南市各類博物館的現狀及真實情況,只有對這些一手資料進行認真分析梳理后,才能發現其布局、類別、屬性、藏品質量、場所、資金來源等相關問題,總結出濟南各類博物館的特點,并根據分析研究的結果,從發展、擴容、推動、開放、扶持、獎勵等方面做出切實可行的規劃,從而全面、科學地推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