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做人人爽,欧美色在线,一个人的高清视频www,69xxxx女人,啊用力点国产嗯快在线观看,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背景: 閱讀新聞

為藝至神:徐朝興大師藝術精品賞析






[日期:2013-09-15] 來源: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全集徐朝興卷   作者:王文章 周紹斌 徐華穎 [字體: ]

 

作為藝術大師,每個時期都應當有代表性作品,因為大師不僅是現代的,也是歷史的。徐朝興經常以“老陶工”自居,原因就是自從事青瓷藝術以來,他幾乎沒有離開過青瓷怍坊,滿身的泥巴陪伴著他有五十多年,粗糙的雙手可以見證他的青瓷藝術生涯。他制怍了多少青瓷,有多少作品,難以數清。賞析徐朝興的青瓷藝術確實很難,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徐朝興的青瓷藝術風格是建立在他對龍泉青瓷傳統制作技藝的純熟掌握與不斷的技術工藝革新上的。我們可以通過分析其精湛的技術特征,來細心品讀他謎一般的藝術世界。在徐朝興的藝術世界里,精湛的技術表現與精美的藝術形式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每一件怍品都能顯現著他獨到的技術特征和獨立的藝術特色。

    1.端莊、厚重的仿古青瓷

徐朝興是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的國家級傳承人,學徒期間就參加了龍泉瓷廠仿古小組,與師傅們一起進行仿古瓷的燒制。在徐朝興的青瓷作品中有許多仿古瓷精品,精湛的仿古瓷技術與獨特藝術表現,體現出他對龍泉古代青瓷燒制傳統的崇尚與癡迷,同時也顯現出他仿古而不泥古,繼承而又有發展的創新思維和古典風格,與一般的市場仿古瓷在本質與形式上都有明顯的不同。


圖1、2003年《五管瓶》作品參照宋“五管瓶”造型,重新設計,造型古樸,穩重,再現宋韻。

宋元時代是龍泉窯發展的鼎盛時期,各種器形的青瓷器具紛紛出現。粉青、梅子青釉色高雅溫潤,類玉如雪,哥窯、弟窯青瓷風格相映成趣,特色分明。當時窯工們曾經燒制出一種蓋瓶瓷器,肩部有五根管子,形制特別,制作精巧,被稱為五管瓶。其實五管瓶的形制大致上是脫胎于東漢時期一種陪葬用的明器谷倉,保持著類似的造型與結構。徐朝興最具代表性的仿古瓷作品《五管瓶》,就是仿北宋時期龍泉窯燒制的“五管瓶”而進行的新創造。他在汲取北宋龍泉五管瓶造型基本結構的同時,將五管瓶復雜的結構處理得大氣而簡潔、嚴謹而莊重。這件梅子青釉色的仿古瓷,以白瓷土為原料,瓶高27厘米,直徑13厘米。以傳統的青瓷燒制工藝制作,器形簡約,結構明確,五管與瓶體構成自然大方。這件仿古瓷沒有拘泥于北宋龍泉五管瓶表面的具體細節,而是強調了五管與瓶體的內在結構關系,強調了五管與瓶體結構線條的縱橫呼應,從而達到了《五管瓶》形體簡潔、級飾大方,結構明確的造型效果。再加上類玉般的梅子青釉色的晶瑩剔透和溫潤清秀之感,《五管瓶》更加端莊雅致、雍容大度,使人在五管之挺俊、瓶體之雍容、釉色之清透、紋飾之捭闔中,既感受到北宋古瓷文化的技術匠意與思想幽情,也觸摸到徐朝興仿古心境的精神意蘊與坦蕩性情,給人以一種獨特而神秘的視覺感受與審美體驗。它超出了北宋古瓷文化的原初匠意,而生發出了今人續接古瓷文化的新精神內涵。

圖2、2006年創作《大粉盒》

    2006年,徐朝興仿照南宋龍泉青瓷器皿,又制作了一件更為精致的梅子青釉仿古瓷《大粉盒》。這件瓷器以白瓷土為原料,直徑25厘米,高14厘米。在制作這件仿古瓷中,高精度的密合工藝是最具技術與藝術價值的。大粉盒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中縫相接部分具有驚人般的密合度,幾乎可以達到密不透風的效果。如果在縫隙中注人清水,用手輕輕旋轉粉盒蓋,粉盒蓋就會平穩地旋轉起來。一般來說,如果中縫密合度不好,粉盒蓋是不會平穩旋轉的。看到的人都會被這種手工制怍的精密技術震驚而發出由衷的贊嘆。在粉盒的裝飾上,徐朝興用細密的、富有動感的跳刀紋將粉盒上下兩部分裝飾起來,和諧統一,上下呼應。粉盒蓋上部用平刀陰刻法手工刻制的牡丹紋裝飾,精巧別致,富有立體感。整個粉盒施以梅子青釉色,青碧通透,不乏典雅之氣;裝飾靈秀,不失厚重之感。仿古青瓷中那種含蓄、深邃、神秘的古雅之美,典范之美,意境之美,在徐朝興手下都得到了盡情的傳達與發揮。

徐朝興近年來的仿古瓷創作很多,制作的《菊花紋罐》、《牡丹紋直簡罐》、《牡丹紋罐》、《牡丹紋瓶》、《牡丹紋雙耳瓶》、《牡丹紋玉壺春瓶》、《牡丹紋小口瓶》、《葉紋斗笠碗》、《直頸蓋瓶》、《鼓缸》、《鼓釘洗》、《三足鼓釘洗》、《弦紋三足爐》、《纏枝紋罐》、《觀音瓶》、《蓮花紋蓋瓶》、《蓮瓣紋大碗》等,不僅富有濃郁的古典之美,也有著活潑的現代精神之魂。上個世紀制作的《仿蓮花尊》、《弦紋盤口瓶》、《萬邦昌盛吉慶瓶》、《象耳八角瓶》、《特大牡丹紋瓶》等,是他在不同時期制作的仿古瓷作品,同樣洋溢著那個時代的精神特色。泥古而不化,仿古為推新,徐朝興的仿古瓷藝術蘊含的創新思維正是基于這種清醒的文化意識與精神思想之上,也正由于此,他才不會被動地陷在泥古不化的泥淖里,也不會盲目地陶醉于古人的遺風里,而是由自己明確的仿古瓷創造理念指導著自己的實踐方式。

2.含蓄、空幻的絞胎紋青瓷

絞胎是青瓷制作中的一種傳統技術工藝。早在唐代就已經出現。絞胎工藝是將兩種或多種顏色的胎土混在一起拉坯成型。由于胎土顏色不同,坯體經自然揉和而構成如木紋、水紋、云紋、羽毛紋的效果,有種天然的造化之感。施釉后經燒造紋理更加變幻莫測,形成含蓄、空靈而又柔和的絞胎紋。

2004年,徐朝興制作了兩件絞胎紋瓶。其中一件是《翻口絞胎紋瓶》,高24厘米,直徑23厘米。他有機地將球狀造型與絞胎紋理自然地結合在一起,由瓶口到瓶底形成一條動感性極強的螺旋紋裝飾帶。粗與細、輕與重、疾與緩、虛與實等相互對應、變化有致的視覺感受,生成了一種含蓄、雅致而又富于靈動感的藝術意境。另一件影青釉的《絞胎紋瓶》,似乎是其姊妹篇,造型取敞口直腹狀,高27厘米,直徑19厘米,也有一條生動的絞胎紋飾。纏綿,婉轉、飄逸地從上至下,螺旋狀地環繞著略顯粗獷的瓶體。徐朝興將兩件作品都施以細膩而淡雅的影青釉色,在雅致之中透溢出一種濃濃的書香氣氛與文人氣度。2000年他制作的一件《銅紅高足碗》,則運用氧化銅與白瓷土之間強烈的胎色對比,加上影青釉的微妙渲染,形成了一種中國畫大寫意般的藝術效果,有殘陽如血、混沌初開的視覺感受與藝術趣味。

圖3、20世紀90年代創作《斗笠碗》

上世紀90年代徐朝興還制作了一件高約52厘米的《銅紅紋絞胎瓶》。器形仿古瓷瓶挺俊,大方之風,頸腹比例和諧。絞胎紋運用氧化銅與白瓷土兩色,形成鮮明的色彩對比,并雜以少許的紫金土胎紋。絞胎紋飾開合較大,疏密與粗細對比強烈。從瓶口到瓶底,絞胎紋飾在拉坯過程中的斷續自然,疾徐得當,粗細有序,別有一番風趣。后來制作的一件絞胎與開片結合的《斗笠碗》,是由白瓷土和紫金土混合形成的絞胎紋飾,有逸筆草草的元代大寫意繪畫風格。特別是由開片紋形成的有彈性的鐵線條裝飾,對比之中使得絞胎紋更富含蓄、滋潤和朦朧之意,令人可賞,可玩,可品,可鑒,是一件大度有致、大雅至極的絞胎青瓷佳品。

圖4、2006年創作《露胎圓蕊紋罐》

    這里也應提到徐朝興制作的露胎青瓷。露胎就是對器物的某些局部不施釉,燒成后露胎部分被氧化成紅褐色,與青釉色形成鮮明的對比。2006年他制作的《圓蕊紋罐》,就是一件露胎工藝。這件露胎作品高25厘米,直徑2l厘米。瓶體圓渾,中上部為紫金土露胎,胎表飾以圓蕊紋,口沿和下部施青釉,并以開片紋為裝飾。整個瓶體在紋飾、胎釉、飾面等多重對比下,顯得節奏感、韻律感非常強烈,形成渾樸、自然而富有變化的藝術境界。上世紀90年代他還制作過《露胎紋飾瓶》等多件以露胎技術為工藝特征的青瓷作品,也顯現出他對露胎工藝技術的獨到追求與藝術創新。

    3.明快、抽象的開片紋青瓷

開片紋是龍泉哥窯青瓷紋飾的鮮明特征。哥窯開片一般大小有致,紋樣有別。開片趣在天意,美在自然,歷來被賞瓷的人們所樂道。

圖5、2005年創作《吉祥如意瓶》

徐朝興在2005年制作的一件《吉祥如意瓶》可謂是哥窯開片的鼎力之作。這件瓷瓶高達75厘米。造型上不是拉坯成型的圓柱狀,而是將瓶體做成扁平狀,正反兩側壓制成兩個較大的平面,似橢圓形的冬瓜狀結構。素燒以前瓶體兩邊還以捏塑手法飾上多組齒狀的裝飾部件,與粗大的瓶體形成比例上的對比關系。瓶體為青釉,由紫金土和白瓷土絞胎構成。并采用哥弟窯混合施釉方法上釉。這件作品燒成后,真是鬼斧神工,天趣盎然,在哥窯開片紋的襯托下,晶瑩潤澤的弟窯釉色神游其間。明快的冰裂紋定位開片,抽象的哥弟窯釉色相間,裂而不亂,流而不泄,使徐朝興的哥窯開片控制技術與哥弟窯混合施釉工藝,不僅匠心獨運,而且巧奪天工。類似的哥窯開片佳作還有《梅瓶》,也是用哥弟窯混合施釉工藝制作的。這件作品的控制開片技術更為高超,弟窯釉面與開片紋清透大方,生動自然,曾獲第五屆全國藝術陶瓷創新設計評比二等獎。

圖6、20世紀90年代創作《三環瓶》采用哥窯和弟窯兩種不同原料混合成型使作品擁有了不同于傳統的裝飾意味

    還值得介紹的是徐朝興在20世紀90年代制作的《三環瓶》。這件哥窯開片紋的青瓷作品,有大而粗獷的開片紋,其鏗鏘有力之感,如山崩地裂般震撼。胎料為白瓷土與紫金土絞胎而成,相映成趣,烘托著恣肆縱橫的開片紋。這件作品的造型工藝更為別致,瓶體由三環相構,大環為環狀主瓶體,粗壯圓挺,兩個小環為裝飾,空靈剔透,與瓶體大環相呼應。是一件在造型、開片、絞眙工藝上都具有獨到特色的上乘青瓷佳品。在這個時期,徐朝興還制作了以百圾碎開片工藝為特征的《點綴紋瓶》組合青瓷。這套青瓷組臺由蒜頭瓶、香瓜瓶、玉壺春瓶和寶心瓶四件瓷器構成,均以紫金土為原料,施青釉,典型的哥窯開片技術藝。值得指出的是,這四件青瓷都有自然天趣的大小開片裝飾紋樣。在大開片中有細小的開片,被叫做百圾碎,是非常難得的開片效果,在燒制中也是很難控制的一種技術工藝。《點綴紋瓶》組合古樸典雅,開片均勻分布,定位開片得當,造型也高低錯落,粗細有致,大小有別,組合構成的節奏感與韻律感把握得非常好。   

圖7、2003年創作《金絲鐵線紋大碗》

徐朝興的其他哥窯開片青瓷還有2006年制作的《弦紋罐》,將弦紋與冰裂紋相結合,相映成趣。2003年的《金絲鐵線紋大碗》,也是少有的開片紋佳怍。2000年的《龍耳瓶》,更是開片紋理清晰,上疏下密,分布得當;造型古樸大方,簡潔明快,也是仿古瓷的上乘之作。20世紀90年代制作的《梅花紋瓶》造型獨特,開片簡潔,飾以捏塑露胎梅花紋飾,典雅有趣。1982年制作的《大盤》直徑為52厘米,全部為哥窯開片紋飾,曾獲第二屆全國陶瓷創新設計評比一等獎,是徐朝興在當時的代表作。早在20世紀70年代,他還制作過一件《象形紋瓶》,也很獨特,開片紋飾像中國線描畫,紋理疏密明顯,有“疏可跑馬,密不透風”之感,是件天然成趣的作品。

    4.精致、旋動的跳刀紋青瓷

    在現代龍泉青瓷的創怍中,煥發古老的技術工藝美,在徐朝興的作品中有明顯的特征。運營跳刀技術形成的跳刀紋,是陶瓷藝術中比較古老的一種裝飾手法。徐朝興在近年來的許多青瓷作品中,運用了這種技術和古老的裝飾手法,凝神貫氣,不僅“跳”出了高超的技術水平,還制作出了一系列令人賞心悅目的精湛作品。

早在2000年,他就制作了一件灰釉《跳刀紋球形罐》。這件灰釉瓷罐通體渾圓,沉靜樸實。在厚重的具有原始感的灰釉色罩染下,整個器形表面由綿細如織紋般的跳刀紋精致地構成,既表現出一種沉著堅定的力度美,又展示出一種平實樸拙的旋動感。假如在瓷器前凝視旋動的跳刀紋,似乎那鏗鏘作響的刀之力,會使你感覺到今人與古人在冥冥之中的情性相知,心手相攜,甚至心心相印的一種律動。

圖8、2002年創作的灰釉《斗笠碗》

    2002年他制怍的一件灰釉《斗笠碗》博得了人們的交口稱贊。這件作品的造型特點主要是薄,像斗笠一樣的直徑20多厘米長的平底碗,大敞口,小圈足,一覽無余,而撲人眼簾的還是那精致細密的跳刀紋。徐朝興從碗的圓心開始跳刀,呈放射狀地旋轉著向碗沿發散開來。節奏與韻律,起刀與收刀,痕跡與紋理,都在平靜而凝神的狀態下,有著嚴格的秩序與規定,排列與組合。那種靜中有動、動中有神、神中有形、形中有痕的藝術效果,讓你不得不嘆服徐朝興手工跳刀技藝的神奇魅力。徐朝興說,青瓷制作中運用跳刀技術,創作的心境要與安靜的環境高度統一,淡定的心態與平靜的氛圍要高度彌合。所以,我一般是在早晨人的精力最旺盛、環境最安靜、心情最清靜的時候做跳刀技術的。在這個時候,你會體會到一種凝神貫氣、解衣磅礴的純粹化的創作境界。

    再看他2004年以后創作的幾件跳刀紋作品,如《絞胎灰釉跳刀紋瓶》、《灰釉跳刀紋碗》、《影青釉跳刀紋薄胎碗》、以及《菱口碗》、《斗笠碗》、《牡丹紋碗》等其他有跳刀紋裝飾的作品,你都會發現,無論器形怎樣變化,大小如何不一,或輔以其他裝飾紋樣,但跳刀技藝在其中卻起若非常重要的藝術作用,藝術價值也正是在這種更為純熟的跳刀技藝中得到提升。在這些怍品中你還會發現,徐朝興的跳刀技術既老辣又童趣盎然,果斷與活潑、沉穩與敏捷、劃意與隨機,和諧地交織出一種明快的節奏與精致的韻律。性情矛盾的雙方在平靜、安穩、凝神的狀態中,通過陶坯與跳刀之間的傾心碰撞,進入了一種出神入化的藝術境界。

    徐朝興也講到,在跳刀中,你的心雖然是靜的,但你的神卻是動的。任何塵世間的浮躁與不安、得失與恩怨,在此時都會蕩然無存,消失在刀與泥的無聲對話中。可見,徐朝興跳刀紋青瓷藝術的精神價值,就在于它能帶你進入一個忘我的藝術世界,探尋一種“無為”之魂靈的存在,“無我”之精神的運動,并且也能觸摸到他那“為藝至神”的藝術血緣與思想源流。

   5.古樸、典雅的刻花紋青瓷

    刻花紋在徐朝興的作品中有很多生動別致的圖形,像牡丹紋、菊花紋、云龍紋、萬壽紋、纏枝紋、螭虎紋、回龍紋等,多種多樣。對這些紋飾的表現他多用“半刀泥”的斜刀刻法,花紋生動自然,用刀深淺自如。施粉青釉或梅子青釉燒成后,刻花紋飾古樸典雅,沉靜溫潤,具有一種浮雕般的藝術效果。有的甚至由于刻痕深淺不一、用刀寬窄不同,釉色在其上薄厚分明,而形成富有立體感的視覺空間。在徐朝興的作品中,除了前述的絞胎紋、開片紋、跳刀紋外,在以刻花紋為主的器形裝飾中,他也兼用其他表現方法進行裝飾,如劃花、印花、貼花、剔花以及鏤空、捏塑、堆塑、點彩等技法,但主要還是以刻花紋裝飾為主。   

圖9、2006年創作的《牡丹紋直筒罐》

2006年他制作了一套由大中小三種規格構成的《牡丹紋直筒罐》系列,是以舒展大方的牡丹紋為主體,輔以細密規整的跳刀紋,在紋飾構成中形成了疏密對比、線條迥異的藝術效果,施梅子青釉后,光潔剔透,有種類玉般的晶瑩感。以牡丹紋裝飾為主,他還制作了仿古瓷《牡丹紋雙耳盤口瓶》、《牡丹紋雙耳瓶》、《大粉盒》、《牡丹紋罐》、《牡丹紋瓶》、《牡丹紋小口瓶》等,其上的牡丹紋變化多端,有的舒展大方,有的靈動多姿,有的規整平實,很好地根據器形結構和其他圖形輔佐的形式,展示了牡丹紋刻花裝飾的獨特藝術魅力。他還在《菊瓣紋瓶》、《蓮花紋雙耳瓶》、《弦紋三足爐》、《鼓釘三足洗》、《雙魚洗》、《波紋罐》、《直線紋蓋罐》、《葉紋斗笠碗》等器物上以刻花、起線、貼塑等手法,飾以菊花紋、蓮花紋、弦紋、梅花紋、魚紋、直線紋、葉紋、波紋等不同紋飾,具有很好的藝術效果。特別是《菊瓣紋瓶》將秩序化的菊瓣紋與器形中部的弦紋結合,上下對稱,均勻分布、節奏明快,很恰當地烘托了球形瓶體的藝術造型,瓶口的開敞與瓶底的閉合又形成了一種藝術對比,使紋飾在和諧中有對比,在對比中有變化,是一件難得的梅子青釉佳作。在2005年的《纏枝紋罐》、《觀音瓶》,2003年的《蓮瓣紋大碗》,2002年的《螭虎紋雙耳瓶》,2000年的《刻花梅瓶》、《幾何紋瓶》、《如意紋雙耳瓶》、《鳳紋盤》等作品中,更是使用了不同的裝飾技法,將遠古幾何圖形,商周神獸圖形,古典花卉圖形等用于青瓷藝術,起到了眼目一新的裝飾效果。

    追溯到上世紀,徐朝興在90年代的《斗笠碗》、《云龍紋大盤》、《回龍紋雙耳瓶》、《萬壽紋熏爐》、《四方瓶》,《云龍紋盆》、《十寸云龍紋盆》,80年代的《螭虎紋瓶》、《纏枝花卉紋扁瓶》,70年代的《冬瓜瓶》、《云龍紋盤》、《四季花紋糖缸》等作品中,就已經非常主動地在裝飾藝術語言上展開多元探索與工藝創新。其中他對裝飾紋樣中的文化主題的積極與發掘,也顯現了他主動以紋飾藝術的文化思想蘊含,來詮釋他在青瓷造型與釉色上追求的藝術境界。

    6.新奇、巧妙的實用青瓷

徐朝興在實用瓷的設計與制作上也有著非常突出的藝術成就,并給龍泉青瓷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中興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影響。其中有兩件重要作品是值得提及的,一件是制作于80年代的33件套《云鳳組合餐具》,一件是70年代制作的《中美友好玲瓏燈》,這兩件作品是徐朝興在七八十年代實用瓷設計上的重要標志。

圖10、1982年設計制作的33件套《云鳳組合餐具》

    33件套的《云鳳組合餐具》是徐朝興在1982年設計與制作的一組青瓷餐具系列。這套餐具系列設計具有整體性、實用性和藝術性特征。從整體性上來講,這套餐具設計將餐桌上所需要的盤、碗、碟、匙等不同餐具,作為具體的沒計因素進行了整體的思考,并全部進入了設計視野。從實用性上來講,這套餐具設計根據餐飲需要,將各種餐具的不同功能進行了有機組臺,大盤居中,小盤布于四周,最外圍則散落碟子、小碗與湯匙,突出了餐具的實用功能。從藝術性上來說,這套餐具設計巧妙地將具有不同功能的餐具組合在一起,有機地將其設計成由8個花瓣形盤子圍著一個圓形盤子的花朵,并有序地布滿整個桌面,既節約了桌面使用的空間,又適應了人們在審美上的心理需求,是日用瓷藝術化的典范設計。在第三屆全國陶瓷新產品設計評比大賽上獲得了一等獎,并受到了工藝美術大師韓美林的高度評價。這套組合餐具一經上市,就供不應求,據說僅1987年就生產了35萬套,產值達一百多萬元,在當時為龍泉瓷廠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徐朝興在70年代制作了一件《中美友好玲瓏燈》,產生了很大的社會影響,也使龍泉青瓷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大大提高。這件玲瓏燈實際上是一件裝飾性很強的日用青瓷燈具,是可以放在寫字臺上的一種臺燈,徐朝興在燈具造型上綜合運用了刻花、鏤空、雕飾、堆塑等各種藝術手法,將一個梅子青釉色的青瓷燈罩裝飾得玲瓏剔透,輕盈華美。圖案設計上他刻畫了一組中美友好青年的形象,突出了《中美友好玲瓏燈》的思想含義。此外,他還運用玲瓏燈的燈光,巧妙地將青瓷燈體上鏤空雕制的中國傳統圖案映射出來,造成一種清透、明快、皎潔、溫馨的視覺感受與環境氣氛。這件由徐朝興設計制作的《中美友好玲瓏燈》,被鄧小平同志作為國禮送給了美國友人,現收藏于美國白宮。

圖11、20世紀80年代創作的《蓮花紋電熱鍋》

圖12、20世紀90年代創作的《三友玲瓏燈》

80年代以后,徐朝興還設計與制作了《三友玲瓏燈》、《四季花紋玲瓏燈》、《牡丹紋電熱茶壺》、《蓮花紋電熱鍋》等實用瓷具,也取得了同樣的應用價值和藝術效果。

收藏 推薦 打印 | 錄入:綠寶石 |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