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做人人爽,欧美色在线,一个人的高清视频www,69xxxx女人,啊用力点国产嗯快在线观看,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背景: 閱讀新聞

故宮博物院館藏瓷器精品






[日期:2014-07-18] 來源:壹號收藏  作者:佚名 [字體: ]



東青釉描金天雞花澆,清乾隆,高18.3cm,口徑2.3cm

   

    花澆呈天雞形,昂首直立,長尾垂地,背馱一個曲柄膽瓶,雞嘴為流,瓶口為注水口。花澆通體施東青釉,雞身遍體以金彩描繪羽翼,瓶體上以金彩描繪蕉葉與螭龍紋。

  天雞是一種祥瑞的神鳥,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有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之句。此花澆是一件清代宮廷的傳世器皿,器形小巧精致,描金一絲不茍,體現出皇家用器的高貴大氣。此器既可用來澆花,又可作為陳設器擺放于殿堂中,將實用性與觀賞性巧妙地結合在一起。

   


青釉鏤空粉彩描金夔鳳紋套瓶,清乾隆,高32.8cm,口徑7.2cm,足徑11cm

   

    瓶呈膽式,細長頸,垂腹,圈足。瓶內施松石綠釉。瓶口、足沿涂金彩,瓶頸近口沿處、圈足外墻以黃地軋道粉彩花卉紋裝飾,頸部飾藍地軋道粉彩勾蓮紋,腹部飾青釉鏤空描金夔鳳紋。瓶內附一小瓶。足內施松石綠釉,外底心方形留白處署青花篆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此瓶先在高溫下將青釉、白釉一次燒成,完成彩繪描金后再經低溫燒成,體現出當時制瓷工藝的高超水平。

  


醬地描金凸雕靈桃瓶,清乾隆,高21.3cm,口徑5.2cm,足徑7.2cm

   

    瓶體呈三瓣花形,口微撇,長頸,圓腹,圈足。瓶內壁施松石綠釉,外壁施醬釉,其上繪金彩纏枝菊紋。頸部堆塑卷曲的枝葉和5枚鮮嫩欲滴的桃實,肩部加綴靈芝。外底陰刻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

  此瓶的三瓣造型在視覺上取得了多層次感與立體效果,避免了普通長頸瓶略顯呆板之弊。瓶身堆塑的桃實和靈芝表明此瓶應為乾隆皇帝壽辰時的賀壽之物。

   


粉彩霽藍釉描金地開光花鳥紋瓶,清乾隆,高32.8cm,口徑10.2
7.9cm,足徑11.69.3cm

   

    瓶呈四方委角形,口微撇,長頸,直腹,四方委角外撇圈足。瓶內施松石綠釉。瓶外通體霽藍釉描金纏枝蓮紋地裝飾,頸、足部各飾描金樹葉紋一周。瓶腹四面均有長方形留白開光,其內以粉彩分別描繪鴛鴦蓮花圖、桃花雀鳥圖、文竹螳螂圖和牡丹菊花圖。瓶足內施松石綠釉,外底署礬紅彩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此器造型為方形委角,成型工藝復雜,燒造難度頗大。開光內圖案設色淡雅,與霽藍釉描金地形成鮮明的對照,相得益彰。

  


紫地軋道粉彩描金帶托爵杯,清乾隆,高28cm,口徑7.8cm,足徑7.9cm

   

    爵杯扁長圓口,二柱,柱頂為圓球形,有尾有流,深腹,下腹弧收,小平底,三足外撇。托盤中間有凸起的山形支柱,支柱的三個凹槽恰好支撐爵之三足,盤底三長弧形條足。

  爵杯外部與托盤通體以胭脂紫釉為地,爵杯內壁與托盤底部均為藍地。爵杯與托盤的裝飾風格相同,用軋道工藝飾底紋。爵杯以粉彩黃弦紋或黃地藍勾蓮紋帶為界將主體紋樣分隔為幾部分:杯身粉彩描金夔龍紋,足上部繪獸面紋,下部繪變體蟬紋。盤中的山形支柱滿繪青花海水江崖和壽桃紋,盤內底外緣和外壁繪夔龍紋,與爵杯紋飾相呼應。盤底中心留白書青花乾隆年制四字篆書款。

  此爵杯在造型上仿照三代青銅器式樣。生產和使用瓷質爵杯作為祭器是元明清三代的通例,此種形制的帶托盤爵杯,目前所知最早見于乾隆朝,清宮檔案記載,乾隆八年(1743年)御窯廠奉旨燒制的洋彩器中就有此種爵杯,一為胭脂紫色地,一為黃色地,軋道錦紋和夔紋,制作都極為精細。所見實物還有青花器,同類器物在光緒朝也有仿造。

   


斗彩花卉酒杯,清嘉慶,高4.4cm,口徑6cm,足徑2.4cm

  

    杯撇口,深腹,矮圈足。外壁以斗彩為飾,繪山石、蘭花等內容。足底署大清嘉慶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

  這種造型與紋樣的小杯是對康熙十二月杯簡化的結果,是乾隆朝不再生產十二月杯以后的一種替代品,從嘉慶朝到宣統朝都有燒造,其造型、紋飾大體一樣。由于其紋樣多為蘭花、山石,故也稱斗彩蘭石酒杯(或盅)。

   


黃地粉彩勾蓮開光
萬壽無疆碗,清嘉慶,高8.1cm,口徑18.2cm,足徑7.4cm

  

    碗撇口,深弧腹,圈足。里白釉,外壁黃地上繪粉紅、綠、白三色勾蓮紋,四個圓形開光內分別書藍料四字,圈足底部書紅彩大清嘉慶年制 三行六字篆書款。

  纏枝蓮紋始見于唐代,是佛教藝術影響的結果,從唐代開始纏枝蓮紋在官式建筑、工藝品制造中一直流行。自宋代開始,一種變相的勾蓮紋(或稱為寶相花紋)出現并流行,此碗上的粉彩勾蓮紋樣就屬于寶相花一類,是清代御窯瓷器上常見的官式紋樣之一。和乾隆時期的同類器物相比,此碗紋飾纖細而拘謹,構圖較為呆板,有明顯的嘉慶朝瓷器特征。

   


青花折枝花果紋蒜頭瓶,高28cm,口徑3.7cm,足徑8.6cm

  

    瓶口內斂,呈蒜頭狀,直頸,溜肩,垂腹,圈足外撇。腹部主題圖案繪6組折枝花果紋,輔以回紋、纏枝花卉、如意紋、蓮瓣紋及海水紋。紋飾布局疏密有致,青花艷麗,畫工精細。足內有青花篆書大清嘉慶年制六字款。

    此瓶造型優美,紋飾畫法與乾隆朝青花蒜頭瓶頗為近似,是嘉慶早期青花瓷中的優秀作品。

   


紅地五彩描金嬰戲圖碗,高9.7cm,口徑21cm,足徑17.5cm

  

    碗敞口,口下漸斂,弧壁,圈足。外壁繪五彩描金嬰戲圖,襯以紅地。一群在欄桿、山石、花草、樹木之間玩耍的童子千姿百態,場面熱烈活躍。碗內施白釉,底足內青花篆書大清嘉慶年制六字款。

  嘉慶朝承襲了乾隆時期的制瓷工藝,此時的景德鎮御窯廠繼續生產御用瓷器。此碗色彩鮮艷,圖飾活潑,紅色地更襯托出嬰戲圖的熱鬧氣氛。

 

收藏 推薦 打印 | 錄入:綠寶石 |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