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彩云龍盅,清嘉慶,通高4.7cm,口徑6cm,底徑2.8cm
盅敞口,圈足。外壁以釉上紅彩描繪舞動的云龍與海水,口沿與圈足處各飾兩道青花弦紋。底部書 “大清嘉慶年制”青花篆書六字款。
此盅仿清康熙器形燒制,曲線流暢,器形優美,所繪云龍線條一絲不茍,為一件清代后期官窯制作的精美的酒具。

“懋勤殿”款龍紋印盒,清嘉慶,通高7.7cm,口徑22.5cm,足徑14.5cm。清宮舊藏
印盒扁圓形,子母口,圈足。蓋面及器壁淡描青花祥云紋為地,其上各繪兩條金彩五爪行龍飛騰于云海之間。底足內施白釉,書“大清嘉慶年制”青花三行六字篆書款。盒蓋面正中金彩方框內署“懋勤殿”金彩三字。
“懋勤殿”位于紫禁城內乾清宮西廡,殿名取其懋學勤政之意,其中藏貯圖書典籍。清沿明制,凡圖書翰墨之具皆貯于此。此件印盒即為當時殿內所陳設的御用文具,至今盒內還殘存有當時用過的朱砂印泥。

粉彩“御窯廠圖”雙耳大瓶,高63cm,口徑22cm,足徑22.5cm
瓶洗口,粗頸,長圓腹,圈足,沙底。頸肩處安雙異獸耳。瓶腹內里施白釉,由肩至頸部及里口施松石綠釉。瓶外通體描繪清代景德鎮珠山御窯廠實景圖,以御窯廠內倚山而建的“御詩亭”為中心,左右的東西轅門上各掛一面黃地墨書“御窯廠”大旗,兩側白墻黑瓦,有回廊、洞門。
正中的高大廳堂內,幾人在商量事情,廠內匠人各司其職,正專心勞作,開采、送料、拉坯、成型、施釉、吹釉、畫坯、畫彩、利坯、燒窯、出窯、裝運等,一派繁忙的景象。此瓶以粉彩紅、黃、綠、紫、藍、黑、金等色共繪61人,真實地反映了清代御窯廠的生產場景,印證了有關文獻中記載的御窯廠的建制、分工、生產等情況,可作為我們研究御窯廠的第一手實物資料。

青花鳳穿牡丹紋罐,高37.5cm,口徑15.5cm,足徑15.4cm
罐直口,溜肩,圓腹,圈足,有蓋,蓋圓頂,寶珠形鈕,蓋與罐子母口相合。蓋面繪纏枝牡丹花與變形如意紋,罐口繪朵花4組,兩兩相對,腹部主題圖案滿繪鳳穿牡丹花紋。足內有青花篆書“大清道光年制”六字款。
此罐胎體厚重,青花呈色鮮艷明快,紋飾清晰,生動活潑,鳳凰圖案用筆奔放,簡潔凝練。此罐之造型與繪畫風格均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青花八寶勾蓮紋雙耳瓶,高37.1cm,口徑8.5cm,足徑9.5cm
瓶撇口,長頸,溜肩,橢圓腹,圈足,頸飾對稱雙如意耳。口部繪如意頭紋,頸部繪折枝蓮花,下繪回紋,肩部繪蝙蝠和折枝蓮紋,頸部與肩部以回紋隔開,下繪變形如意頭紋一周,腹部主題圖案繪八寶勾蓮紋,近底處繪變形蓮瓣。足內有青花篆書“大清道光年制”六字款。
此瓶造型端莊沉穩,青花呈色艷麗,紋飾繁而不亂,花紋工整,層次清晰,主題紋飾突出,是道光青花瓷器中的優秀作品。

紅彩繩紋狀元紅酒壇,清道光,通高15cm,口徑4.8cm,底徑6cm
酒壇小口,寬肩,肩下漸收,平底。通身施低溫紅釉,肩、腹部飾仿竹編黃色提兜狀紋。肩部兩個雙方框內分別墨書“狀元紅”、“老酒”字樣,近底處有“浙紹德潤濂記”方形印記。
此酒壇大小適中,工藝精巧,壇口外撇便于系繩,表現出質樸自然的情趣。

青花八寶紋花盆,高17cm,口徑22.3cm,足徑13.3cm
盆口菱花狀,微撇,短頸,圓腹,底有4個如意形足。頸、腹分繪八寶紋,八寶間均繪折枝蓮花數朵,足外壁繪卷枝及朵花紋。足內白釉無款識。
此器是晚清花盆的標準式樣,胎體厚重,造型飽滿古樸,青花艷麗泛紫色,紋飾排列井然有序,是咸豐朝青花瓷器中的精品。

青花竹石芭蕉紋玉壺春瓶,高28.5cm,口徑8.6cm,足徑11.5cm
瓶撇口,長頸,圓腹下垂,圈足略高微外撇。頸部繪蕉葉紋,下繪卷草和變形如意頭紋,腹部主題圖案繪翠竹、芭蕉、洞石、花草和欄桿,近底處繪變形蓮瓣,足外墻繪朵花紋。足內有青花楷書“大清咸豐年制”六字款。
此瓶造型優美,線條流暢。頸變粗短,腹部加大,是清代晚期玉壺春瓶的標準式樣。其青花發色趨于淡雅,紋飾富有層次感,構圖、用筆雖不如康熙、雍正朝之青花優美,但也精工秀麗。咸豐官窯器存世較少,此瓶為咸豐官窯青花的代表作品。

斗彩描金纏枝花紋碗,清咸豐,高5.8cm,口徑10.5cm,足徑4.8cm
碗撇口,深弧腹,圈足。碗內外及圈足內均施白釉。碗內光素無紋飾,外壁以斗彩描金裝飾。近口沿處繪變形回紋,腹部繪纏枝花紋,近足處繪如意頭紋,圈足外墻畫青花雙弦線。外底署礬紅彩楷書體“大清咸豐年制”雙行六字款。
此碗在施彩技法方面獨具特色,即外壁六朵花均循青花輪廓線再勾描金彩,金彩的使用協調了各種彩料之間的關系,避免了不同色彩之間的對比過于強烈,使畫面顯得柔和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