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州省博物館鎮館之寶:東漢銅車馬
東漢明器。東漢銅車馬一套,皆以銅制,裝配復原后馬加車之總長為112厘米。馬由頭,耳軀,尾,四肢共11段分鑄合裝,可任意拆卸。體高(足至耳尖)88厘米,長45厘米,造型生動,昂首、豎耳、聳鬃、咧嘴,作奔馳不息狀。車由轅、衡、軌、輿(車廂)、輪、篷蓋等部件構成,通長95厘米,寬60厘米,通高69厘米。轅、衡、軌連而為一,前端架于馬肩之左右,后端直接車輿。輪徑57厘米,中有扁幅12根。輪端二轂無轄。輿作長方形,蓬作覆瓦形,用厚0.1毫米的素面銅箔拼接,上飾簟席紋和云氣紋。韁以加工很薄的銅箔為主。通過修復實踐,知其鑄造技術有范鑄、鍛制、延壓、銅竹復合制四種。裝配方法有扣接、焊接、鉚接、子母口套合四種。裝飾主要是壓花和鎏金。從整體看,此件外形壯觀、結構嚴謹、工藝精湛。車的構件多達二百六十有奇,長短大小不同,規格形制各異,沒有一軫一輻是模擬的,也沒有一釘一鉚是抽象的,復原裝配時,無論套合、連接、斗合,都是“絲絲入扣”,非常牢固。這與同一時期的陶車明器顯然有別,很可能是按照實用器的式樣、結構和所需各種構件而制成的。1975年興義萬屯漢墓出土,現藏貴州省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