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肉形石

明 萬歷 五彩龍鳳大盤 高4.6cm 口徑30.3cm 足徑20.3cm
侈口大圓盤,窄唇,矮圈足。胎薄,施釉潔白,器面圖案為釉下青花與釉上低溫彩共同描繪成。

宋 汝窯蓮花式溫碗(A.D.960~1279)

玉荷葉杯(閃玉) 宋─明 長15.2cm 寬5.9cm 高9cm

玉鳥形佩 商高11.35cm 寬5cm 厚0.3cm
赭色玉質,大部分沁為灰白色。以鏤空與淺浮雕技法,雕琢出一梟鳥的側面造形。鳥頭上站立一龍,比例上龍頭甚大,龍身較短。龍與鳥的眼睛,都是商晚期〈約公元前十四至前十一世紀〉典型的「臣」字眼,全器最下端,即鳥爪部分,形成一凸榫,證明此器曾插于某種易朽物質之上。

明 宣德 寶石紅僧帽壺 通蓋高19.2cm 口徑長16.1cm 口徑寬11.2cm 底徑7.6cm
壺口沿呈三階漸高邊,形似僧伽帽,故名。

書麗人行卷李公麟(1049-1106),字伯時,舒城人。北宋畫家,擅繪人物鞍馬及歷史故事畫,為王安石、蘇軾、米芾所推崇。本卷以杜甫樂府詩《麗人行》訂名,描繪了楊貴妃姊姊虢國夫人等初春出游的情景。夫人體態豐盈,臉潤衣鮮。女侍、女倌怡然放羈,馬匹高大俊健。“繡羅衣裳照暮春”的手法產生了耐人尋味的藝術效果。

快雪時晴帖 王羲之行書 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快雪時晴帖》縱23cm 橫14.8cm 行書四行,二十八字。其內容是王羲之寫他在大雪初晴時的愉快心情及對親人的問候。此帖以“羲之頓首”四字行草開頭,以“山陰張候”行楷結尾,此帖筆法雍容古雅,圓渾妍媚,其中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無一筆掉以輕心,無一字不表現出意致的流利秀美。

寒食帖 宋 蘇軾卷 紙本 縱34.2公分 橫18 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