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魚兒香爐 清 口徑12.8cm 高11.8cm
“宣爐”是“宣德爐”的簡稱。據傳明宣德三年(1428年)暹羅國貢來數萬斤“風磨銅”,宣宗乃思郊壇、太廟以及內廷所陳之鼎彝祭器式樣鄙陋,乖遠古制,令工部及禮部研擬利用貢銅鑄制鼎彝之事,制為祭祀用器,而傳世以爐為多,因以得名。
宣德爐是用金屬鋅制造的黃銅器,它在合金配制、熔煉、鑄造及表面處理技術上都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也僅在宣德三年這一年制作過一批,后被陳設在宮廷的各個地方,也有一小部分賞賜或分發給了皇親國戚,功名顯赫的近臣以及各個有規模、香火旺盛的廟宇,故真正宣德三年鑄造的宣德爐在市面上極為罕見。然后世,宣德爐卻成為人們熱衷于收藏和把玩的對象,民間也競相仿制。由于宣德爐的仿偽數量越來越多,“宣德爐”從廣義上而言,演變成明清銅香爐的代名詞。

雙耳三足鑿花銅爐 清 口徑8.5厘米 高6.6厘米
直口,平唇、溜肩,鼓腹,豎耳,圓底,乳釘足。
雙耳、三足、口沿均鎏金,腹面黑底上雕鑿鎏金纏枝蓮花紋。蓮花共七朵,花瓣中刻劃出如絲花脈與蓮瓣無異,除底部正中一朵外,其余六朵散布于器體之上,大小相間,形態各異,充分表現了蓮花多姿多彩的生態之美。蓮花之間穿插纏枝形如蔓草的枝莖,回繞有如卷云,上刻二三線狀葉脈,雖然并非原本主花的枝葉,無寫實意義,卻倍感繁縟精美。三足飾鎏金蓮花瓣紋,分別由十四朵向上翻起的蓮花瓣構成。

貼金雙耳三足銅爐 清 口徑15cm 高10cm

雙耳三足銅爐 清 口徑8.7cm 高9.cm

雙耳圈足大銅爐 清 口徑21.5cm 高12.2cm

雙耳圈足銅爐 清12.2cm 高8cm
該器侈口,高頸,鼓腹,圈足,蚰耳,豬肝色。底款為方形陽文篆書六子刻款“瑞芝堂主人識”。該器造型規整厚重,皮色純正。該爐為宣爐的私鑄品,即指私家鑄款,是當時官宦人家或富人自用的款識。此種銅爐一般是孤品,亦有后仿,但不多見。“瑞芝堂”為清代學者、金石學家、書畫家、大收藏家吳大澂在蘇州的故居。而人們所熟知的“愙齋”是他的晚年所起的堂名。

三足園形銅爐 明晚期 口徑12cm 高10.4cm

雙耳三足銅爐 明晚期 口徑17.1cm 高11.8cm

雙耳四足長方小銅爐 清 口徑5.8cm*4.5cm 高3.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