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 官窯仿雕漆釉碗
清代乾隆(公元 1736—1795)年間景德鎮生產的乾隆瓷,在康熙、雍正兩朝制瓷工藝取得高度成就的基礎上,彩瓷和單色釉瓷無論在數量或質量上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種類繁多,器形豐富,千姿百態,五彩繽紛。高水平的青花、釉里紅、粉彩、斗彩十分盛行。其中還有一類別具特色的品種,那就是高水平的仿真象生瓷,象生瓷的制作以瓷器仿制的各類金、銀、竹、石、木器等工藝品令人叫絕。朱琰在《陶說》中評述說 :“戧金、鏤銀、琢石、髹漆、螺鈿、竹木、匏蠡諸作,無不以陶為之,仿效而肖。”青銅器、漆器、木器、竹器和玉石的仿制都十分逼真。所有仿制的品種不僅形態、色澤十分接近木材的本色,紋理和木料的質感也能精確地反映出來。
造型仿生
在仿生瓷中多數是以造型逼真來達到仿生自然的效果,造型準確無誤的展現了自然界存在的物體。在乾隆特種工藝瓷中,仿自然界物象的“象生瓷”十分盛行,所仿胡桃、藕、蓮子、石榴、菱角、荔枝、花生、螃蟹、海螺等各種動植物形象,制作之精巧幾乎與原物不能分辨,這是當時制瓷工匠對現實生活的一種喜愛和滿足的表現。

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 官窯仿生瓷海螺

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 官窯仿生瓷山子

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 官窯仿斑竹五彩花鳥紋墨床
象生瓷器的標新立異是乾隆時期瓷器造型創新成功的標志之一,象生瓷是利用瓷土塑造出人物、動物、植物及花卉果品等形象,它是工匠們憑著對自然界多種動植物的細微觀察,加上嚴格的構思設計以及嫻熟的成型工藝所燒制出來的,其神態、色澤、質感俱佳,幾乎達到亂真的程度。
裝飾仿生
裝飾仿生在乾隆時期多為在瓷上仿制各種自然物體的肌理,如玉石、竹、木等,有的是單純裝飾紋理,有的則是和圖案搭配做開光裝飾的,品種非常豐富,裝飾手法也很多樣。

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 官窯仿石紋釉筆筒
官窯生產一直在突破工藝上的限制,向“奇”、“特”、“精”發展,挑戰工藝上的難度和技巧,運用低溫釉裝飾或與粉彩裝飾結合的仿生瓷,為乾隆一朝所獨有,反映出當時竭力追求新工藝的時代風貌。又如仿卵石釉盆、仿松石綠釉尊、仿珊瑚釉如意、仿青金藍釉瓶,以及用綠釉仿翡翠,用白釉仿玉器等,均以其質感逼真的藝術效果,展現了乾隆瓷器燒制輝皇成就。

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 官窯古銅彩蕉葉紋出戟花觚

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 官窯古銅彩犧耳尊
在乾隆時期仿制各種工藝品的瓷器中最為成功的是仿古代青銅器,是摹仿古代青銅器色彩的一種裝飾彩,無論是造型還是裝飾的制作工藝都十分考究,在紫金釉或廠官釉上,用紅、綠、黑、藍、醬等低溫彩仿造青銅器的班駁銹痕,或用金彩摩繪出璀璨的錯金銀紋飾,其質感與古銅器真品幾乎無異。

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 官窯仿木紋釉碗
以上表述的不只是乾隆時期陶瓷工藝的高超技藝,而且也顯示了其豐富的設計創意和設計思維以及對材料得心應手的把握,乾隆時期對釉以及釉上彩工藝技術的掌握巳經達到了一個空前的水平,藝術水準也達到了極致。

大清乾隆年制 粉彩象生果品高足盤
乾隆時期的制瓷風格,藝術高度,以及工藝高度都是眾所周知的,但是其仿生瓷的制作,創意和藝術思維方式對于我們現代陶瓷藝術的設計和制作都是有很大的啟發和幫助的,其工藝上的大膽突破,對于我們研究、掌握、發展陶瓷工藝以及拓展藝術設計思維有著極積的意義。盡管已時過境遷,但其仿生瓷精湛的魅力還是絲毫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