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茶盞在器物造型、裝飾模式、紋飾等方面都具有高度的藝術(shù)性,體現(xiàn)了宋代的美學風韻,宋瓷茶盞創(chuàng)造了造物藝術(shù)的典范,達到了藝術(shù)的成熟,“形式”與“內(nèi)容”達到完美的般配,是后代工藝美術(shù)學習的范本。
宋代茶盞雖然精細考究,但總體上是清新自然、簡潔明朗的,格調(diào)很高,屬于高雅的審美范疇。宋代文士飲茶講究的是一種雅趣心香,品茶過程是一個凝神專注的過程,他們的這種崇尚平淡的心態(tài)使得飲茶所用的茶盞在生產(chǎn)和制作過程中也融入了一份沉靜,增添了一份雅趣。

哥窯碗
高7.5cm,口徑19.8cm,足徑5.6cm。碗敞口,弧壁,淺圈足。里外滿飾青釉,釉厚潤如脂,釉面布滿細碎的開片紋,深淺不一,如網(wǎng)如織,深紋片呈黑色,淺紋片呈黃色,俗稱“金絲鐵線”紋。
鈞窯天藍釉紅斑花瓣式碗
高4.8cm,口徑9.5cm,足徑3.5cm。此碗造型別致,宛如一朵盛開的花朵,嫵媚多姿。碗口內(nèi)斂,器里凸起、器外凹進10條棱線,將碗自然分成十花瓣形,圈足。通體釉色為天藍色,其上顯現(xiàn)幾塊紫紅斑塊,上有鐵質(zhì)斑點結(jié)晶。藍、紫相間的釉色,如同天空中飄浮的彩云。

定窯白釉刻花菊瓣紋笠式碗
高3.3cm,口徑13cm,足徑2.5cm。碗呈斗笠式,敞口,瘦底,圈足。通體內(nèi)外施白釉,口鑲銅釦。外壁光素,內(nèi)壁刻30個菊花瓣。仔細觀察可以看出,菊花瓣的寬窄不一,說明刻花工匠并不刻意追求整齊劃一,而是力求體現(xiàn)花卉的自然形態(tài)。

定窯劃花纏枝蓮紋葵瓣口碗
高6.8cm,口徑19.2cm,足徑5.7cm。碗口呈葵瓣式,鑲銅扣,深弧壁,圈足。通體施白釉,外壁釉流形成淚痕。碗內(nèi)刻劃纏枝蓮花紋和茨菇紋。外壁光素。胎體輕薄,胎面潔凈。
刻劃花是定窯特有的裝飾風格,所刻線條流暢,飄逸瀟灑。此件器物刻劃的纏枝蓮花在白色釉的襯托下若隱若現(xiàn),反映出宋代陶瓷手工藝的高超水平。

建窯黑釉兔毫盞
高5.8cm,口徑12.8cm,足徑3.9cm。盞撇口,斜直壁,小圈足。胎呈鐵黑色,里滿釉。外施釉不到底,腹下部釉垂流如淚痕。碗口釉呈醬色,口下漸為褐黑相間,近里心為純黑色。釉中有絲狀黑褐色兔毛般結(jié)晶,俗稱“兔毫”。
建窯黑釉兔毫盞
高9.6cm,口徑16.2cm,足徑4.9cm。器口內(nèi)斂,腹部漸收,底圈足。通體施黑釉,盞里施滿釉,盞外施釉不到底,露胎處呈黑色。器里外口沿釉色呈黃褐色,下腹部呈黑色,外壁垂釉形成滴珠狀。

建陽窯黑釉盞
高7.5cm,口18cm,底徑5cm。器口外撇,斜壁,淺圈足。通體施黑釉,釉面呈現(xiàn)黑、褐相間的兔毫紋,滿釉至底足,器外口沿釉色呈黑黃褐色。
此盞口徑較大,線條流暢,造型十分優(yōu)美。雖然它的胎、釉、造型都與建陽窯黑釉盞明顯不同,例如,前者胎為白色,而后者為紫黑色胎,但它仍屬于建陽窯類型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