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在中國瓷器史上舉足輕重,早在兩千多年前的商代,河北人就開始使用原始青瓷。至遲在北朝,河北人已在燒造瓷器。唐宋時期,河北系重要的瓷器產地,邢窯、定窯、磁州窯瓷器遍布國中,聲名遠播。元明清三代,河北地處京畿,因此,世界罕見的元瓷和明清官窯瓷器得以在河北流傳收藏。
此次展覽分為北朝瓷器、邢窯瓷器、定窯瓷器、磁州窯瓷器、井陘窯瓷器、元瓷遺珍、明清官窯精品7個部分,展出瓷器精品276件。這些瓷器時代跨度大、釉色豐富、造型各異、地方特色濃郁,具有極高的歷史研究價值和藝術欣賞價值,充分展示了河北古代瓷器的輝煌成就,彰顯出河北瓷器在中國瓷器史上的重要地位。其中北朝青瓷蓮花尊、唐代邢窯白釉鳳首蓋貼花皮囊壺、宋代定窯白釉刻花龍首凈瓶、元代青花釉里紅開光鏤雕花卉蓋罐等都是難得一見的稀世珍品。因展出藏品比較多,所以益運居選取部分精品做一簡單介紹,以饗眾多讀者。

青釉貼塑帶蓋蓮花尊 北朝 通高54.4厘米 口徑15.1厘米 足徑18厘 1948年河北省景縣后主天統元年(565年)封子繪和祖氏墓出土 現藏于河北省文物保護中心
圓唇,喇叭形敞口,長束頸,圓肩,頸、肩相交處有六個雙泥條環形系,橢圓形腹,高圈足;拱形蓋,用貼塑和刻花將蓋面裝飾成蓮花狀。胎灰白細密,施化妝土。釉色黃中閃青灰。光潤,施滿釉。頸部飾三道凸弦紋和六個貼花團龍,肩部堆塑兩周雙瓣覆蓮,腹部飾垂葉紋及仰覆蓮各一周,足部為兩周覆蓮,蓮瓣均豐滿肥碩,向外微卷。是北朝青瓷中典型器物。(有學者認為此器的年代應屬于北齊。)

青釉龍柄雞首壺 北齊 高50.5厘米 口徑12.5厘米 底徑19厘米 1974年河北省河間縣沙窩村墓葬出土 現藏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圓唇,直璧盤口外敞,長直頸上細下粗,圓溜肩,雙龍形柄,雞首狀短流,肩附方形橋形雙系4個,長鼓腹,餅足外撇。青灰色胎,質粗且疏松。釉色青黃,布滿細碎開片,光潤,施釉不到底。應屬于北齊時期北方地區的青瓷產品。

白釉塔式罐 唐代 1984年河北省臨城縣射獸村出土 現藏于臨城縣文物保管所
整器由蓋、罐和座組成。蓋,水滴形圓鈕,蓋面斜直,寬折沿,子口;罐,圓唇,侈口,長直領,圓肩,鼓腹,小平底;座喇叭形高圈足,上置一雙層花口淺盤托,與罐底粘接一體。釉色白中泛灰色,有小開片,較光潤。

白釉貼花鳳首提梁壺 唐代 高24厘米 底徑10.3厘米 1996年河北省衡水市固城出土現藏于衡水市文物管理處
圓拱形提梁,短流,鳳首蓋,扁圓形垂腹,餅足。胎質細膩潔白。白釉略泛青灰,釉面光潤透明,施滿釉。壺身有貼塑的瓔珞仿皮囊縫合式;壺璧前后,上部貼塑對稱的韉縟圖案,其上飾花朵和戳印紋,河北邢窯燒造。(有學者認為此器的年代應屬唐-五代。)

白釉五足熏爐 北宋 通高24.3厘米 爐口徑16.3厘米 蓋徑17.6厘米 1969年河北省定州市貢院內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靜志寺塔基地宮出土 現藏于定州市博物館
為佛前供武器,器分蓋、爐兩部分。蓋為盔形,上有受花寶珠式爐頂,蓋面雙曲拱形,上部分有六個圓形煙孔交錯排列,折沿下斜,邊部堅折;爐身盤口、寬沿、斜直璧、平底;腹飾弦紋兩周,附五個獸面銜環足,獸足踏環形平托。瓷胎色白,質細膩堅硬。釉瑩潤透明,略泛黃色并有垂釉痕,蓋內、口沿、托底露胎。為河北定窯北宋初期產品。

白釉雙魚四系背壺 唐代 高21厘米 口徑4.9厘米 足徑9.5厘米 1964年河北省井陘縣出土 現藏于河北省文物保護中心
造型呈雙魚躍起狀,魚頭為瓶的口、頸、肩部,身為瓶身,尾為瓶之圈足。瓶口外侈,腹部扁圓,圈足外撇。胎潔白細膩而致密。通體施白釉,釉色白泛青灰,積釉處閃青,口緣及足底露胎。瓶身用劃花滿飾魚鱗紋,兩側堆塑雙排魚鰭紋,上下均有環形系,圈足置孔,便于穿系提攜。應為河北邢窯產品。

白釉鳳首執壺 唐代 通高38.65厘米 足徑11.8厘米 1997年河北省曲陽縣澗磁村葬出土 現藏于河北省文物保護中心
壺口用手捏成三角形,前尖后圓,構成流,細長頸,圓溜肩,結帶狀曲柄,長圓腹,下承喇叭形高足,足底外撇;壺蓋為圓拱形,捏塑成鳳首形。胎體潔白堅硬。釉色白中泛青,積釉處呈青綠色,晶瑩光潤,施滿釉。蓋面以刻劃的折線、弧線以及小圓圈來表現羽毛。壺身光素無紋,僅在上腹部劃刻三道極淺的弧紋。該壺造型是模仿薩珊風格的銀壺,是晚唐河北定窯白瓷的精品。

白釉刻花龍首流凈瓶 北宋 高60.9厘米 腹徑19.1厘米 底徑10.1厘米 1969年河北省定州市城內北宋至道元年(995年)凈眾院塔基地宮出土 現藏于定州市博物館
瓶直口,細長頸,頸上部刻仰覆蓮瓣紋,中部為覆蓮紋相輪圓盤,下部為竹節紋;圓肩,鼓腹,肩塑龍首短流,龍前額突聳、怒目、張口露齒,下頜飾一綹龍須;龍頭高昂,頸短粗,長腹,最大腹徑在上腹部,隱圈足。瓷胎細白、堅硬。釉色乳白泛灰,瑩潤光潔、略有垂釉痕,施滿釉。肩部刻覆蓮紋三重;上腹有纏枝花卉紋一周,下腹刻仰蓮瓣四重。體形特大,器身修長秀雅,紋飾精細流暢。是宋初定窯瓷器的代表作。

青釉覆蓮座燭臺 北魏 高20.8厘米 贊皇縣西高村趙郡李弼及夫人鄭氏墓出土
覆碗狀蓮瓣紋高座,座上置一方托,托上置橫梁,梁上置五個燭杯,其中一杯缺失。磚紅色胎堅硬細致,釉色青翠。此器造型精致,蓮瓣圓潤飽滿,是北朝青瓷佳作。


白釉茶碾 唐代 高4.1厘米 長14.3厘米 1997年河北省曲陽縣澗磁村墓葬出土現藏于河北省文物保護中心
梭形碾槽,下附兩個方形足,整體呈案形;圓形碾輪,中厚邊薄,中心有孔,插入圓棒。白胎,細膩堅致。白釉稍泛灰青,光潔潤亮,施滿釉。1997年曲陽澗磁村一座未被盜掘的晚唐墓葬中出土了三十余件定窯白瓷,其中包括一套成組的茶具。全套茶具包括風爐、茶、茶臼、茶碾、茶瓶、渣斗、帶托盞等。茶碾和差臼用于將茶餅碾磨成末狀,此器即為其中的茶碾,河北早期定窯燒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