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釉“官”字款花式口托盞 北宋 通高7.5 口徑9 足徑7.8厘米
1969年河北省定州市貢院內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靜志寺塔基地宮出土,現藏于定州市博物館。
盞,圓唇,直口,深腹,上腹近直,下腹曲收;托,寬沿斜曲上翹,邊緣呈五曲花瓣式,高圈足外撇。胎體薄俏,細白胎,堅致。白釉微泛青黃,釉色晶瑩透明。盤底足刻劃一行書“官”字。為河北定窯北宋初期產品。


白釉“官”字款金扣碟 北宋 高3 口徑10.7 足徑5.9厘米
1969年河北省定州市貢院內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靜志寺塔基地宮出土,現藏于定州市博物館。
仿金銀器造型。為五曲花形口,口近直,曲腹略鼓,圈足薄而稍高,足心刻劃行書“官”字款。圈足底端露胎。口部施釉并以鎏銀片包套口沿上。白色胎,細膩堅硬。白釉層較凝厚,透明瑩潤,施滿釉,僅底無釉,類似裹足刮釉的制法。帶“官”款金裝定器,靜志寺地宮僅出土兩件,另一件為洗,應為文獻中所記之“金裝定器”。器口部施釉,說明定窯瓷器的“金銀扣”是一種裝飾手法,并不只是為掩蓋芒口的缺陷才使用。為河北定窯北宋初期產品。


白釉“官”字款折沿洗 北宋 高4.9 口徑25.9 足徑10厘米
1969年河北省定州市貢院內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靜志寺塔基地宮出土,現藏于定州市博物館。
尖唇,折沿下斜,曲腹稍深,圈足外撇;器璧較厚重。胎色潔白,胎質細膩堅硬。釉白如玉,光澤明亮,施滿釉,圈足露胎并有窯粘。足心劃刻行書“官”字。造型穩重敦厚,美觀大方。為河北定窯北宋初期產品。

白釉桃形盒 北宋 通高9.5 腹徑7.5 足徑4.2厘米
1969年河北省定州市貢院內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靜志寺塔基地宮出土,現藏于定州市博物館。
整體呈桃形,蓋與盒身有子母口相接;蓋頂塑桃尖,上小下大,略成錐形;盒身為圓形,直口稍斂,直腹,下腹圓折,矮圈足,通身輪旋修胚痕明顯。胎質潔白堅硬。釉色白泛灰青,勻凈而光潤。自蓋至足劃凹線一條,以使蓋、盒配套。為河北定窯北宋初期產品。


白釉貼塑人像雙耳爐 北宋 高6.8 口徑9.5 足徑5.5厘米
1969年河北省定州市貢院內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靜志寺塔基地宮出土,現藏于定州市博物館。
爐呈體形,尖圓唇,斂口,鼓腹,圈足;口部對稱貼附兩個環形耳。胎質細白,堅硬。釉色潔白光亮,略失透、瑩潤。圍繞口部堆塑人物像16尊,像著大裙,雙手合什,作站立狀。圈足內、外墨書“善心寺尼惠超惠□寺□□□”、“香花□□□”。為善心寺比丘尼等施人塔基。為河北定窯北宋初期產品。

醬釉盒 北宋 通高9.8 足徑5.1厘米
1969年河北省定州市貢院內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靜志寺塔基地宮出土,現藏于定州市博物館。
蓋作覆碗形,寶珠鈕,拱形蓋面,邊部堅折;盒身為深腹缽形,子口,斜曲腹下收,平底。蓋沿、罐底露胎。胎灰褐色,質較粗。稍淺的棕紅色釉,釉質肥厚,有小開片,較光潔,施滿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