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做人人爽,欧美色在线,一个人的高清视频www,69xxxx女人,啊用力点国产嗯快在线观看,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背景: 閱讀新聞

國家博物館藏清代瓷器藏品欣賞






[日期:2016-02-16] 來源:古玩元素網  作者:佚名 [字體: ]

 

青花雙龍戲珠紋瓶 清青花夔鳳紋搖鈴尊 清 康熙 高18.7厘米,口徑4.2厘米,足徑10.1厘米

  器因其形似搖鈴故稱為“搖鈴尊”。直口,卷唇,長直頸,斜肩,長直腹,平底,臥足。器青花裝飾兩組夔鳳紋,高冠尖喙,喙銜一環,長目曲頸,雙翅展開,身上的羽毛曲卷如云。外底青花書“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

    康熙官窯以工精質美而取勝,康熙五十四年,江西按察使劉廷璣《在園雜志》記:“至國朝御窯一出,超越前代,其款式規模,造作精巧。”搖鈴尊是康熙時期流行的尊式之一,造型別致,胎釉細膩,青花純正鮮麗,紋飾簡潔明快,是康熙官窯青花器中的精品。除青花器外,尚有釉里紅等品種。

藍釉刻云龍紋盤 清 順治 高4.3厘米,口徑25厘米,足徑15.8厘米

  盤撇口,弧壁,平底,圈足。器心和外壁刻云龍紋,外壁近足處刻變體蓮瓣紋,器施藍釉,外底施白釉,青花雙圈內書“大清順治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

    由于明末清初的戰亂,制瓷中心的景德鎮窯業一度處于蕭條狀態,直到順冶八年,景德鎮御窯廠瓷器才恢復生產。文獻記載,順冶八年(1651)清室沿襲明代宮廷舊制,下令燒造黃龍碗,沿襲明末的“有命則供,無命則止”的制度,御窯廠產量不大。順治官窯瓷有青花、醬釉、茄皮紫釉、藍釉等品種,器物造型有爐、盤,傳世品少見。北京雍和宮藏有順治八年江西監祭奉敕敬造款的官窯青花云龍紋香爐。此器銘有順治年款的官窯器,是明末清初瓷器斷代研究的重要標準器。

乾隆仿汝窯雙系魚簍尊 清 高11.2、口徑11.5厘米 1960年周德蘊先生 捐贈

  器呈撇口,束頸,闊肩,扁腹,底為三乳足。肩部有對稱雙系,腹下部有一周凸起的乳釘裝飾。通體施仿汝粉青色釉,釉面有小開片紋。底部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此器又稱“花囊”,造型端莊秀美,胎質細膩,釉面凝厚瑩潤,光亮平凈,代表了清代乾隆時期官窯制作水平。

乾隆粉彩百花紋委角花盆 清 高13.7、口徑23.5、足徑15.7厘米  1959年崔耀亭先生捐

  器呈方形花口,委角,弧壁,四足。器內壁及底部施豆綠釉,口沿及外壁施粉彩百花紋,上繪有菊花、牡丹、海棠、牽牛花、月季、玫瑰等各色花卉,也稱百花錦或百花不露地。底部有兩孔,并書有礬紅篆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粉彩因彩料中含有“玻璃白”粉而得名,其烘燒時溫度較五彩低,色彩比五彩柔和,因此又稱“軟彩”。粉彩用渲染手法彩繪紋飾,畫面上表現出正、倒、仰、俯、翻、轉的變化,因而立體感強,此器造型規整,紋飾精致,繪畫細膩,色彩柔和清麗,代表了清代乾隆時期粉彩的工藝水平。

乾隆爐鈞釉燈籠尊 清 高23.8、口徑7.6、底徑8.2厘米 1960年周德蘊先生 捐贈

  器呈侈口,束頸,溜肩,直腹,圈足。腹部飾對稱雙耳。口內、外壁及器底施爐鈞釉。底部暗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爐鈞釉始燒于雍正時期,是兩次入窯燒成的低溫釉,釉色仿鈞,雍正時期釉面呈紅、藍、紫、綠、月白等色,組成長短不一的垂流條紋。乾隆時期爐鈞釉制品,初其釉面仍有雍正時期釉面特征,以后釉面逐漸呈藍、綠、月白各色條紋和垂流狀小片斑。此器造型端莊,釉質凝厚,流動感強,藍、綠等色相互交融,形成垂流條紋,甚為精美,為乾隆爐鈞釉之代表作。

乾隆粉彩菊花紋燈籠尊 清 高41.3、口徑11.5、足徑13.2厘米 1981年章立凡先生 捐贈

  清代官窯瓷器。侈口,束頸,溜肩,直腹,圈足。造型呈直桶形,因形似燈籠,又名燈籠尊。器內壁施豆綠釉,外壁為白地粉彩,口沿描金彩,口部為如意云頭紋,腹部繪各色菊花及山石紋,并有乾隆御題詩:“看到東籬覺有神,風流畫史更詩人,素華獨殿群芳后,個里原藏萬卉春。”底施豆綠釉,書礬紅“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粉彩為釉上彩,康熙晚期,利用進口彩料創燒了粉彩,其特點是每一種顏色都有豐富的層次,色調顯得柔和淡雅。乾隆粉彩紋飾繁縟,色彩較濃艷。該器型在乾隆時較為流行,常見品種除粉彩外,還有青花、釉里紅和爐鈞釉等。此器制作工整,紋飾細膩,色澤雅淡,為乾隆粉彩瓷之佳作。

雍正粉彩過枝桃紋盤 清 高3.4、口徑17、足徑1O.8厘米 1960年周德蘊先生 捐贈

  侈口,弧壁,淺腹廣底,圈足。器表施白釉,盤外壁粉彩繪桃枝并折向盤內,枝莖上繪八個碩桃,盤內也飾有蝙蝠紋。外底書青花雙圈“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這種從器外延伸至器內的畫面,稱為過枝畫,有過墻龍,過墻鳳,過墻花卉紋等。過枝圖案興起于清代雍正朝,有獨特的藝術風格。

    此盤紋飾畫意生動,寓意吉祥,八個碩桃取“八仙祝壽”之意,“蝠”與“福”諧音,寓有“洪福齊天”之意。雍正朝繪八桃紋,乾隆時期則常繪九桃紋,故有“雍八乾九”之說。粉彩始于清代康熙朝,雍正時期畫筆更趨精細纖柔,在潔白的胎釉上作畫,風格更接近中國傳統繪畫的沒骨畫法,構圖疏密有致,釉彩濃淡相間。此盤制作規整,胎白質細。繪制精工,紋飾精美,圖案新穎別致,為雍正官窯粉彩器中的精品。

雍正粉彩仕女戲嬰紋盤 清 高2.6、口徑16.6、足徑12.7厘米 1960年周德蘊先生 捐贈

  敞口,直壁,平底,圈足。內心粉彩繪仕女戲嬰紋,外底書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粉彩是清代著名的彩瓷品種,由于在彩料中摻入了“玻璃白”,其成份是氧化鉛、硅、砷的化合物,燒成后每一種顏色都有豐富的層次,且色調柔和,故又有“軟彩”之稱。粉彩始燒于清康熙時期,雍正朝發展到巔峰,此盤為雍正粉彩的代表作。造型規整,構圖疏朗,筆著秀雅,所繪人物生動,其狀頗現閑情逸趣,施彩明艷,藝術風格獨特。

雍正粉彩花蝶紋盤 清 高3.7、口徑18.6、足徑12.2厘米 1965年董純才先生 捐贈

  斂口,弧壁,淺腹平底,圈足。器內心粉彩繪有山石、花卉和飛蝶紋。外底書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粉彩出現于清代康熙晚期,至雍正時日趨成熟,其后取代了康熙五彩的地釉上彩的主流。所繪花鳥魚蟲逼真生動,有中國畫的渲染法和沒骨法的效果,其精者達到了“花有毛”的程度。此盤胎薄體輕,胎質潔白,釉質瑩潤,施彩艷麗,構圖清新雅致,畫面疏朗,有清院畫之作風,為雍正粉彩器的上乘之作。

雍正藍地黃龍戲珠紋碗 清 高6.3、口徑13.9、足徑5.9厘米 1960年丁淑貞先生 捐贈

  敞口,弧壁,深腹,圈足。外壁和內心飾以藍地黃龍戲珠紋,脛部飾三層蓮瓣紋,外底書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書款。青花是釉下彩繪瓷,為明清時期景德鎮窯的主流產品,各時期的青花瓷藝術風格不同,各領風騷。雍正朝的青花瓷工藝精湛,以典雅秀美的器形、潔白瑩潤的瓷質、穩定鮮艷的色調而聞名天下。藍地黃釉為青花瓷的品種之一,始燒于明代,其制作工藝是先燒制青花,后上黃釉,低溫烘烤而成。此碗造型規整,胎白質細,紋飾繪制精工,青花色澤淡雅,黃釉艷麗,色彩對比強烈,極富藝術感染力。

雍正粉青釉瓶 清 高25.8、口徑4.5、足徑11厘米 1960年周德蘊先生 捐贈

  直口,溜肩,直腹,圈足。通體施粉青釉,外底書青花雙圈“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雍正時期是清代制瓷業繁榮鼎盛時期,瓷器以精細典雅而著稱于世,尤以顏色釉為最,品種豐富,雍正十三年《陶成紀事碑》中記有五十七種釉彩,燒造之精,無與倫比,以淺淡素雅的粉青釉、東青釉為最佳。粉青釉為南宋龍泉窯首創,經元、明時期的發展,到清代雍正朝發展到頂點。此瓶為雍正粉青釉瓷的代表作,形體優美,胎質潔白細膩,釉質瑩潤,純凈無暇,展現出雍正時期瓷器制作素樸古雅的藝術風格。

陳鴻壽紫砂壺 清 通高14.6、口沿長7.8、口沿寬5.8厘米 1965年周德蘊先生 捐贈

  長方形立體扁壺,壺蓋、壺嘴和壺柄截面均呈方形。壺的一側鐫陰文行書三行:“仙露明珠之朗潤,松風水月之清華。曼生",另一側有陽文篆書一行:“員壽于秋’’。壺底有一“阿曼陀室”篆書方印。曼生為清嘉慶年間著名篆刻家和書畫家陳鴻壽之號,曾設計紫砂壺樣十八式,由當時制陶名家楊彭年為之制器,經其刻詩詞書畫,并加“阿曼陀室"方印。此類兩人合作之壺在當時十分風行,被稱作“曼生壺”。

嘉慶粉彩番蓮福壽紋渣斗 清 高8.7、口徑7.8、足徑5厘米

  器呈撇口,束頸,鼓腹,圈足。內壁施豆綠色釉,外壁為草綠地粉彩。口部飾如意紋,頸 部飾折枝番蓮及壽字紋,腹部飾八寶紋、蝙蝠紋、桃實紋及花卉紋,腹下部為變形蓮瓣紋,底部 施豆綠色釉,書礬紅“大清嘉慶年制”六字篆書款。此器造型古樸規整,為色地粉彩,色彩濃艷,花紋繁縟,紋飾流暢。造型及紋飾均有乾隆遺風,為嘉慶粉彩的代表作。

雍正仿鈞窯變魚口尊 清 高19.7、口徑13.5、足徑9.5厘米 1956年周慶岐先生 捐贈

  唇口,束頸,長腹,肩部飾凸起弦紋一道。器身施仿鈞窯變釉,外底施醬釉,并刻有“雍正年制’’四字篆書款。窯變釉為宋代鈞窯所創燒,釉料中有多種呈色劑,如鐵、銅、錳、鈷等,經高溫窯火燒制,釉料相互交融,自然流淌,在熔融過程中,出現鮮艷奪目的釉色,如紅、紫、藍等色交錯在一起,絢麗多姿,妙趣橫生。窯變釉開創了我國釉彩裝飾的新途徑,宋以后均有仿制。清代雍正朝也仿古燒制窯變釉,據清代《皇檔》記載,雍正十三年,新得窯變。此尊造型端莊雋秀,釉質艷麗亮澤,色彩斑斕,為雍正仿鈞窯的代表作。

白地五彩云龍紋盤 清 高1.5、口徑10.8厘米 1965年董純才先生 捐贈

  敞口、淺腹、平底。白釉為地,盤心紅龍幾乎占據了整個畫面,龍的整體用磯紅繪成,磯紅以 青磯為原料,經鍛燒漂洗后,主要著色劑是氧化鐵,在氧化氣氛中燒成低溫紅釉,色澤稍暗,成紅色。五爪盤龍,張口,露牙,龍身飾細鱗紋,鬣毛曲折挺拔,神態活躍。龍的周邊有黃、綠彩流云圍繞,主題突出,釉色明凈,胎質潔白精細,紅彩呈色純正。是清代瓷器中的精品。

 

 

收藏 推薦 打印 | 錄入:綠寶石 |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