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溪窯青花瓷器屬云南青釉青花瓷體系。元末明初,在中原陶瓷文化欣欣向榮的時候,地處邊疆的云南也深受景德鎮制瓷工藝的影響,燒制出技藝獨特的青花瓷器,并擁有兩個最具代表性的瓷窯——玉溪窯和建水窯;到了清代,玉溪窯停燒,建水窯則改燒紫砂陶器,后被譽為建水陶。玉溪窯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正式發掘的云南青花瓷窯,其青花瓷器造型古樸敦厚,紋飾題材廣泛,有著鮮明的民間特色,散發獨特的藝術魅力,與元末明初景德鎮窯青花瓷器風格相似,在中國陶瓷史和美術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玉溪市博物館藏的元明時期玉溪窯青花瓷器,代表著當時云南青花瓷器燒制的最高水平,器型包括罐、碟、盤、壺、碗、杯、瓶等,造型樸拙,線條簡練,紋飾繁多,其紋飾的內容及表現手法與景德鎮如出一轍,以生活中常見的事物為描繪對象,經工藝匠師在瓷器上巧手刻畫,成為一幅幅耐人尋味的藝術作品,體現出玉溪窯青花瓷器的裝飾特色,本文從中選擇部分精品,就紋飾裝飾作一番介紹。
一、裝飾紋飾
1、植物紋
主要裝飾在罐肩、腹、脛部,青花發色濃艷,富有層次和立體感,通過精密的布局來表現枝繁葉茂的畫面,有蓮紋、牡丹紋、菊紋、蕉葉紋、蘭紋、松竹紋等。

青花牡丹蓮瓣紋罐
青花牡丹蓮瓣紋罐,直口直頸,豐肩鼓腹,下斂,平底,釉色白中泛灰,青花色調藍中泛灰。罐身用弦紋分隔為四個區域,肩部飾雙重覆蓮紋,勾勒以蓮瓣脈絡,上腹飾萱草紋,中腹飾纏枝牡丹紋,脛部飾仰蓮套水渦紋。構圖疏密有致,繪畫手法簡練生動,圖案靈動自然,雙弦紋線條精工細致,牡丹紋嬌艷柔弱,覆蓮紋清雅堅挺,萱草紋和水渦紋瑣細密集,仰蓮紋寬闊舒展。牡丹花瓣和枝葉基本采用一筆點畫的方法,在某些部位加重筆力,重復上色,突出了牡丹和蓮的層次感和立體感,整件器物看起來器型敦厚粗獷,色調統一,裝飾得當,頗具元代瓷器的風格和韻味。玉溪市博物館館藏玉溪窯青花瓷器賞析

青花螭虎紐蓋貼塑花卉紋罐
青花螭虎紐蓋貼塑花卉紋罐,螭虎紐蓋,荷葉蓋邊,唇口直頸,斜肩鼓腹,釉色青中泛灰黃,蓋飾雙弦紋及花卉紋,唇口直頸,頸部飾豎線及斜交叉線紋,肩部飾蕉葉紋,肩、腹部用道雙弦紋分隔為三個區域,飾菊瓣、梅及竹葉紋,罐蓋及上腹部貼塑動物紋。整器青花發色淡雅,螭虎紐塑造生動形象,青花發色濃艷;除蓋紐外,整器紋飾采用白描手法勾勒,只局部上色,猶如一幅雅致的水墨畫。

青花團花折腰碟
青花團花折腰碟,撇口,折腰,圈足平底,釉色青中泛黃,碟心下凹,繪一朵團花,口沿及碟心均繪雙弦紋,內、外側分繪八朵團花,整器造型簡單,小巧別致,團花青花上色有濃淡漸變效果,極富立體感。
2、人物紋
主要裝飾在罐的肩、腹部,構圖生動,畫工獨特。

青花人物鳳穿牡丹紋罐
青花人物鳳穿牡丹紋罐,唇口短頸,削肩圓腹,腹下漸收,平底,釉色青中泛黃,造型古樸,整器圖案由弦紋分隔為四個區域,頸部飾如意紋,肩部飾人物及松、蘭、奇石,往下是一圈卷草紋,腹部飾鳳穿牡丹紋,脛部飾仰蓮紋套水渦紋,主題紋飾松蘭奇石人物,描繪了優美的庭院松、蘭與奇石相倚,飄逸的人物在其中靜坐賞景,畫面充滿詩情畫意,人物神形兼備,栩栩如生,構圖疏密有致,具有較高的藝術韻味。

青花開光人物纏枝花卉紋罐
青花開光人物纏枝花卉紋罐,唇口直頸,器型規整,造型飽滿,肩、腹部用雙弦紋相隔,肩部繪纏枝蓮紋,腹部繪開光琴笛吹奏人物紋,脛部繪仰蓮紋套水渦紋,主題紋飾為彈琴吹笛人物圖,描繪了種有芭蕉、奇石聳立的庭院美景,欄外湖水蕩漾,遠山含翠,畫面充滿詩情畫意,人物栩栩如生,神形兼備,構圖嚴謹,疏密有致,筆法流暢,意境優美。

青花貼塑八仙人物罐
青花貼塑八仙人物罐,唇口直頸,器型規整,釉色青中泛黃,獸紐,荷葉蓋邊,蓋、肩均用弦紋分隔,蓋飾纏枝花卉及蕉葉紋,頸部飾回紋,上腹飾仕女在庭院小橋上玩耍,觀賞松、蘭等景致,中腹繪滿云紋,貼塑八仙人物,下腹飾纏枝牡丹紋,脛部飾仰蓮紋,主題紋飾貼塑八仙人物,仕女、松、蘭等圖案描繪生動優美,八仙人物寓意如意吉祥。
3、動物紋
主要裝飾在罐的腹部,筆法生動,襯托和豐富主題紋飾,極具表現力。

青花獅子繡球牡丹紋蓋罐
青花獅子繡球牡丹紋蓋罐,唇口直頸,豐肩斂腹,平底,釉色瑩潤白中泛灰,寶珠紐蓋,荷葉蓋邊,蓋繪纏枝菊辨和蕉葉紋,肩部繪獅子滾繡球紋,上腹部繪纏枝牡丹紋,下腹部繪仰蓮套花卉紋。造型古樸,比例協調,構圖飽滿,筆法生動,以靈動的獅子圖案輔以牡丹、仰蓮及花卉紋,艷而不俗,純樸自然。

青花鳳鳥纏枝牡丹紋罐
青花鳳鳥纏枝牡丹紋罐,器型飽滿,唇口直頸,平底,釉色白中泛灰,肩部繪鳳鳥紋及纏枝花卉紋,腹部繪纏枝牡丹紋,下腹部繪仰蓮套花卉紋。器型規整飽滿,筆法簡練,鳳鳥及纏枝花卉刻畫生動準確,青花色澤發黑,濃淡相宜,與淡青黃色的胎體形成鮮明的反差,增強了畫面效果,具有較強的立體感。

青花鳳穿花卉紋玉壺春瓶
青花鳳穿花卉紋玉壺春瓶,造型秀美,撇口,細束頸,溜肩,鼓腹,圈足,釉色青中泛黃,頸部繪蕉葉紋和直線紋,肩部繪簡易的水波石子紋,腹部繪鳳穿花卉紋,底部繪共邊仰蓮紋,整器紋飾布局合理,筆法靈動,線條優美,青花色澤濃淡相宜,有較強的藝術感。

青花魚藻紋盤
青花魚藻紋盤,斂口,弧腹,圈足,釉色青灰,口沿處用青花留白的方式繪變形蓮瓣紋,盤心滿繪水草及浮萍,兩條魚嬉戲于水藻間,器型簡單流暢,青花發色濃艷具有立體感,魚、藻的描繪生動有趣,充滿靈性。
二、紋飾特征
1.時代和地域風格
元明時期,玉溪地區各縣是當時屯田的重點地區,大量漢、回、和蒙古軍進入當地,不僅增加了新的民族成份,促進了民族間的相互交流和發展,而且帶來了先進的文化和生產技術,玉溪窯就是在這種社會基本安定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當時的云南,因其復雜的地理環境、民族因素及文化氛圍,使漢傳佛教、南傳佛教、藏傳佛教都能在這里立足,互不影響,各自發展,因此云南青花瓷器的裝飾風格也呈現出地域化、多元化的特征,裝飾手法基本承襲景德鎮青花瓷裝飾的風格,內容豐富多彩,講究圖案化,充滿生動的生活情趣和鄉土氣息。這批青花瓷器除少數青花發色偏濃重外,大部分青花呈色清淡,多運用一筆點畫的技法,呈色能表現出深、淺、濃、淡多個層次,既有精致的裝飾感,又具有白描花卉的效果,給人清新雅致的感覺,為元明時期云南青花的典型特征,因為鈷料采自當地且淘洗不精,青花發色青中泛黑、泛灰,略具暈散,不似景德鎮青花瓷器發色艷麗。
2.題材廣泛,內容豐富
玉溪窯借鑒和學習景德鎮青花瓷器的裝飾手法,其內容與景德鎮一樣,帶有鮮明的民間民族色彩,主要描繪人們喜聞樂見的植物、動物、人物、文字、吉祥圖案等,與人們追求吉祥寓意的審美風尚相符。這批瓷器涵蓋了元明時期云南青花瓷器裝飾紋樣的大部分內容,植物、人物、動物,此外還有一些吉祥圖案,裝飾圖案主題突出,清新明快,意境深遠,多帶吉祥寓意。其中植物紋數量最多,動物紋、人物紋次之,植物紋種類有蓮紋、牡丹紋、菊紋、蘭紋、梅紋、松竹紋等,蓮花和蓮瓣紋的使用較為普遍,纏枝蓮裝飾于罐身,蓮瓣呈并列狀出現,蓮瓣內多套繪水渦紋和如意云紋;蓮瓣又分仰蓮瓣和覆蓮瓣,仰蓮瓣多繪于器物脛部,覆蓮瓣多繪于肩部。除植物紋外,人物紋的仕女及高士,動物紋的鳳鳥、獅子、游魚的造型和描繪技法也與景德鎮窯相類似,反映著當時民間百姓的生活形態、審美情趣和精神追求,只是繪畫技法較多表現出云南本地民間風格,粗率隨意,質樸天真。
3.運用貼塑裝飾手法
貼塑,多運用于罐的蓋和腹部,有人物形、動物形、花卉形等,使得裝飾脫離了繪畫的平面效果,為瓷器增添了立體感和生動感,起到突出主題的效果。貼塑手法的運用在這一批瓷器中并不普遍,使得屈指可數的幾件貼塑瓷器顯得尤為珍貴。
4.運用開光裝飾手法
此批瓷器開光裝飾手法主要運用在罐的腹部,器物上往往有4開光以至8開光,開光形式有菱形、花瓣形等,開光內部常見人物故事、山水風景及花卉動物等主體紋飾,起到突出主題的效果。
5.藝術內涵
這批青花瓷器器型莊重典雅,裝飾嚴謹,紋飾豐富多彩,呈現的并非華美、絢麗的裝飾特點,而講究實用和技藝相結合,燒造工藝簡單而笨拙,主要功能是滿足百姓的日常生活需求,是一種古老、傳統、大眾化的藝術,散發一種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純樸氣息。從瓷器的造型和紋飾中,顯示出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熱愛,對于死亡與安葬的極其重視和無比莊重,標志著元明時期玉溪、滇中南對于火葬、對于逝者的隆重關注和親切祝福。傳達著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折射著深刻的佛教精神,反映著民間世俗的審美傾向,展現著紛繁復雜的人間百態。解讀一件青花瓷器紋飾圖案的內涵,不但可以了解當時玉溪窯工匠技師技藝的表現,同時也能領會當時社會存在的思想、宗教、習俗與審美的情趣,時代和信仰、文化和理想也升華、簡化于其中。
玉溪窯青花瓷器見證了中原傳統文化和西南少數民族民間文化以及外來宗教文化的碰撞與融合,透過這些古老的藝術品,古代工藝匠師的智慧和才華給了我們新的啟示,引領我們重溫和挖掘其久遠的魅力,并對其進行多方研究、探討和論證,在玉溪窯青花瓷器的制瓷工藝領域中去發現其醇厚的文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