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蒜頭形注水壺/青花花卉紋三系帶流壺/青花條紋提梁壺 明朝 公元 1368-1644年

青花花卉紋雙耳假三足爐/青花牡丹紋曲笏耳三足爐/青花留白牡丹紋假三足筒式爐 明朝 公元 1368-1644年

云南地處高原,多溝渠河流,境內又有茂密的森林和瓷土分布,從地理和資源上說,是燒造瓷器的理想地區。20世紀60年代隨著云南玉溪窯的發現,引起了國內和國際陶瓷學界的極大關注,同時填補了云南古代瓷器生產歷史的空白,據史料記載,早在宋末元初云南出現了青釉瓷器,從元末明初開始又出現了青花瓷器。并以其造型粗獷、紋飾簡樸、青花呈色深沉、且遺存數量較大而在中國陶瓷界獨樹一幟。經考古調查,目前云南已發現的窯址約10余處,共有龍窯30多條,每個窯址旁均有大量的瓷片和窯具堆積。經過正式發掘的窯址僅玉溪窯一處,經過調查的窯址有建水窯、華寧窯、祿豐羅川窯和白龍井窯、昆明灰土窯等。已發現而未調查的有易門窯、洱源窯、永勝窯及大理鳳儀窯等。





青花開光花卉紋玉壺春 明朝 公元 1368-1644年

青花盤口帶流玉壺春瓶 明朝 公元 1368-1644年

青花魚藻紋玉壺春瓶 明朝 公元 1368-1644年

青花開光花卉紋玉壺春瓶 明朝 公元 1368-1644年


青花開光花卉紋玉壺春瓶 明朝 公元 1368-1644年
玉壺春瓶線條流暢,制作簡單而又富美感,是云南青花瓷器中較常見的著名品種,在云南青花和青釉瓷器中占有較大比重,從元到清初一直都有燒造,是云南當地火葬墓中出土最多的器物之一。玉壺春瓶器型一般為撇口、細長頸、溜肩、鼓腹、平切圈足,部分瓶頸附雙S耳。另一種比較少見,為盤口帶流、短頸、溜肩、垂腹、寬厚圈足。在火葬墓出土的玉壺春瓶多數口部有缺,像是有意敲破,這一現象可能與當時的喪葬習俗有關。

青花鳳凰花卉紋雙耳直頸瓶 明朝 公元 1368-1644年

青花云紋長頸瓶 明朝 公元 1368-1644年

青花花卉紋S耳帶座瓶 明朝 公元 1368-1644年

青花菊瓣紋荸薺瓶 明朝 公元 1368-1644年

青花花卉紋雙環耳花口瓶 明朝 公元 1368-1644年

青花纏枝花卉紋花觚 明朝 公元 1368-1644年

青花魚藻紋盤 明朝 公元 1368-1644年

青花一束連紋盤 明朝 公元 1368-1644年

青花花草紋碗 明朝 公元 1368-1644年

青花山水人物花卉紋碗 明朝 公元 1368-1644年

青花開光鳳穿牡丹紋蓋罐 明朝 公元 1368-1644年

青花開光高士圖 明朝 公元 1368-1644年

青花獅子繡球紋堆貼人物罐 明朝 公元 1368-1644年

青花牡丹紋荷葉蓋罐 明朝 公元 1368-1644年

青花開光花卉紋八方罐 明朝 公元 1368-1644年

青花花卉魚藻紋蓋罐 明朝 公元 1368-1644年


青花鳳穿牡丹紋蓋罐 明朝 公元 1368-1644年

青花直口曲腹碗 明朝 公元 1368-1644年

青花點彩生肖香座

青花臥獸香座

青花持荷童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