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窯,五大名窯之一,因產于汝州而得名,窯址在今河南省寶豐縣大營鎮清涼寺村,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之首,在中國陶瓷史上素有“汝窯為魁”之稱。汝窯中華傳統制瓷著名工藝之一,中國北宋時期主要代表瓷器。
汝瓷造型古樸大方,以名貴瑪瑙為釉,色澤獨特,有“瑪瑙為釉古相傳”的贊譽。隨光變幻,觀其釉色,猶如“雨過天晴云破處”,“千峰碧波翠色來”之美妙,土質細潤,坯體如侗體其釉厚而聲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器表呈蟬翼紋細小開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點,被世人稱為“似玉、非玉、而勝玉”。宋、元、明、清以來,宮廷汝瓷用器,內庫所藏,視若珍寶、與商彝周鼎比貴。
汝窯瓷器造型有盤、碗、瓶、洗、尊、盞托、水仙盆等。其中瓶的變化較為豐富,有紙槌瓶、玉壺春瓶、膽瓶等多種。汝窯器有瓶、尊、盞托、碗、盤、洗、奩、水仙盆等日用器,少數還有堆花、印花等裝飾,底部更有青花年號款,多是用刀筆刻畫,和印花、模印等工藝。如:天青花草紋鵝頸瓶、粉青履蓮盞托、天青蓮花瓣深腹盂、天青牡丹花龍紋缽、蓮花紋缽、輻射紋荷葉器座、輻射紋斂口花缽(藏河南),暗花雙魚盤(藏英國)。另外,在傳世品的個別器物上還出現有文字。如:“奉華”二字多見于尊、瓶、碟之上。“蔡丙”、“寧”則是見于小碟與洗上。文字雖不是裝飾,但仍提高了對器物的鑒賞意趣,其中“奉華”應是宋奉華宮的專用物。器形又分裹足、平底、三足、凹足、葵口、窄板沿和寬板沿諸種。盤分有裹足、凹足、平底、直口和荷花口數種。還有三足洗、弦紋尊(奩)、套盒、尊、方壺、圓壺等,還有為數不多的蓮花器座、荷葉器座、鏤孔器、鳥、龍等瓷塑工藝品。也用花、鳥、蟲、魚裝飾來滿足皇親貴族們的閑情逸趣。
北宋汝窯,貴似晨星,燒造時間非常短,只有二三十年,南宋人周在的《清波雜誌》中這樣說:"汝窯…近尤難得"連南宋人都覺得北宋的汝窯非常難得,今天我們就來統計壹下截止目前存世的汝窯數量。目前在公開交易市場出現且公認的汝窯僅僅只有7件。
第一件為汝窯玉壺春瓶,據傳為當年末代皇帝溥儀帶出清宮之物,來自東方陶瓷協會創始人EumorfoPpulos舊藏,在1940年的倫敦蘇富比售出,經過克拉克等一系列著名收藏家之手,最後落定於大英博物館後不再流通。


大英博物館藏 克拉克夫人舊藏 EumorfoPpulos舊藏
第二件為公開交易市場出現唯一 一件汝窯的水仙盆,來自早年東方陶瓷協會的著錄,在1970年的拍賣會上,英國古董商JohnSparks 以當時的天價4萬6千英鎊競得,後來進入日本著名收藏家安宅英壹的收藏序列,最終捐贈給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後不再流通。




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藏 安宅英一舊藏
第三件由1979年香港蘇富比拍出,成為臺北鴻喜美術館藏品,後入臺灣著名收藏家樂從堂曹興障壬氖詹叵盜校衲10月份這件汝窯將在香港拍賣。




1979香港蘇富比




拍品 鴻禧美術館舊藏 樂從堂舊藏 2017香港蘇富比拍品2.9億成交
第四件於1980年倫敦蘇富比現世,被香港敏求精舍成員維他奶之父羅桂祥先生拍得,後來捐贈給了香港藝術館後不再流通。



1992年紐約佳士得拍品 成交價:154萬美元
第六件品相問題較大,口沿破損磨了邊,釉面疑似經過劇烈火燒,亦為史蒂夫·姜肯三世舊藏,於2006年3月29日紐約佳士得拍出,目前為私人收藏。

2006紐約佳士得拍品(口沿磨口,釉面疑似火燒)
第七件葵花洗於2012年4月4日現身香港蘇富比,2億786萬港元破紀錄價格成交,現為私人藏品。



2012香港蘇富比拍品 成交價:2.786億港幣
這件花口洗原為克拉克夫婦的舊藏,原為一對,另外一只現藏於大英博物館,由克拉克夫人捐贈。

大英博物館藏 克拉克夫人舊藏
除了公開交易市場上出現的7件,現存汝窯最多的是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共21件以及北京故宮博物院19件,皆為清宮舊藏,其中部分有乾隆禦題詩。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北京故宮藏部分汝窯
擁有汝窯數量排名第三的為大英博物館,共17件,其中有12件是來自大維德基金會的舊藏,大維德基金會之所以能夠擁有這麼多汝窯是因為大維德爵士在上世紀初在中國接手了一批清宮舊藏的器物,這12件汝窯正是來源於此。

大英博物館藏部分汝窯

上海博物館藏(上海博物館亦有9件汝窯入藏)


天津博物館藏(共藏兩件)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共藏兩件)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瑞典哥德堡如斯博物館藏(共藏兩件)

美國聖路易斯博物館藏(共藏一件)

費城博物館藏(共藏一件)


美國克利夫蘭美術館藏(共藏一件)




英國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有一件汝窯盞托,這件盞托邊緣有陽文款“壽成殿”va博物館藏
此類汝窯盞托數量極少,同類器物僅見大英博物館收藏壹例和大維德爵士收藏一例。

大英博物館藏

美國波士頓博物館有一件汝窯,器型為酒盞的托盤,是一件孤品。美國波士頓博物館藏

吉林省博物館有一件汝窯水仙盆,這件水仙盆口沿破碎經過磨口包邊,所以邊緣較低,目前存世的汝窯水仙盆僅6件,這件是其中之一。吉林省博物館藏


瑞士玫茵堂收藏一件底部刻有“丙”字款,和故宮一件如出一轍,應該也是清宮舊藏流出。

日本早年圖錄中經常出現一件汝窯洗,現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這件器物來自日本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川端康成舊藏。

香港收藏家關善明先生的宋瓷系列中也有一件汝窯洗。沐文堂關善明博士舊藏

英國牛津大學博物館展廳中也有一件汝窯出現,這件器物為早年收藏大家艾倫巴羅爵士的舊藏。

2014年臺北故宮的專家在荷蘭萊瓦頓博物館考察時發現一只封存在該博物館庫房無人問津的汝窯,為存世汝窯的統計再加上一件。
所以除去清涼寺考古發現的出土汝窯與殘件外,目前已知的汝窯完整器數量應該在90件左右。其實具體數字並不重要,歷來就有很多專家著重於汝窯存世的統計,且數量是逐年遞增,早在1958年國外一個叫岡珀茨的中國陶瓷專家就統計過海外收藏汝窯的總數一共是31件,這裏面沒有加上中國本土的館藏數量,到了1987年上海博物館的專家汪慶正先生統計全世界汝窯的存世量為65件,這個數字至今為止都深入人心。四年後,汪慶正又將這個數字更改為69件。到了2009年,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館長出川哲朗把這個數字增加到70件。2015年北京故宮有一個統計是90件。根據目前公開的官方統計,手上的資料簡單羅列,數目也在90件左右,當然這僅僅是不完全統計,尤其是國內民間一定收藏有汝窯,只是還沒被官方認可和統計進去。其中存在公認與不公認以及館藏數據的容錯率,而且隨著城市化進程中新的發掘或者…某些不能說的秘密,將來也許還會有更多汝窯現世。但是無論這些數字怎麼變化,還是在一定範圍內的,汝窯存世量稀少,市場流通取指可數,這點不可能動搖。雖然汝窯很少,但世界上大部分汝窯都已經在這裏了。
后世仿汝窯者始于宣德官窯,署有宣德官窯款,其釉色較宋汝透亮,紋片較宋汝密而規整,且釉面具有宣德特有的橘皮紋。清雍正唐英時再度仿汝窯,多數仿宋汝的天青色,紋片多為蟬翼紋,少有大紋片和無紋片的。唐英時的仿品鑒別時也很容易,因為宋汝為無光釉,清仿品則釉面透亮,所有仿品均隱現一圈藍色。再者雍正仿品不是仿古作偽,僅是仿其釉色,有些造型則屬清代特有,且御窯廠產品多書六字或四字本朝青花篆款,更為鑒定提供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