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10世紀初,契丹族在中國北方建立了一個強盛的王朝,史稱“遼”或“契丹”。在歷時二百余年的統治時期內,遼王朝創造了獨具地方色彩和民族風格的文化,以實用為主兼具裝飾美感的陶瓷制品是其重要內容之一。

黃釉劃牡丹紋執壺、黃釉帖瓔珞紋執壺
遼代陶瓷主要包括在遼王朝轄境內燒制的瓷器、釉陶器和素陶器等,造型裝飾和工藝技法在保留契丹傳統元素的同時,亦廣泛吸納了中原及其他域外文化的優秀成果。著名的雞冠壺、長頸瓶、雞腿壇、海棠盤等,造型獨特,工藝質樸,是遼代陶瓷中的代表性品種;常見的碗、盤、碟、盞等,既反映出中原諸窯系的特征,又富含率真自然、粗獷大氣的本土風格;承襲唐三彩工藝傳統的“遼三彩”,圖案簡潔,彩釉明麗,將中國古代低溫釉陶技術推向了又一高峰。

白瓷犧流穿帶壺
遼代陶瓷被譽為“中國陶瓷史上的一枝奇葩”,其內蘊的契丹民族的文化審美、裝飾韻味和精神力量,對草原文明的進程產生了深遠影響,至今仍予人無限的遐想空間。

茶末綠釉長方單孔雞冠壺

綠釉單孔雞冠壺

綠釉劃牡丹紋單孔雞冠壺、白釉單孔雞冠壺

綠釉劃花雙孔雞冠壺

綠釉貼盤龍菊花流云紋雙孔雞冠壺

白釉雕牡丹紋提梁雞冠壺

三彩釉劃花捏梁雞冠壺

白瓷提梁雞冠壺 唐代晚期 高17、腹徑15.3*15.1厘米
遼代提梁式雞冠壺系列中的最早樣式源于唐代中原地區,主要特征是管狀口,器體矮扁敦厚,肩部上用于執握的提梁呈半弧形。由于它的造型很像騎馬用的馬鐙,故又被稱為“馬鐙壺”。器腹兩側貼塑的弧形條狀紋飾是由皮囊器的皮條痕跡演化而來。

白釉雕牡丹紋提梁雞冠壺

白釉綠彩紐帶裝飾繩梁雞冠壺、黃釉捏梁雞冠壺

淡綠釉捏梁雞冠壺

綠釉帖塑番人火珠紋雙孔雞冠壺

白釉綠彩細帶裝飾折梁雞冠壺 遼寧喀左大三家子出土

鱔魚黃釉雕幾何紋穿帶扁壺 高27.3、腹徑25.4×9.1厘米
穿帶扁壺源于游牧民族使用的皮囊器,器身側面的穿鼻,主要用于穿系革帶,便于馬上攜帶,故又稱“攜壺”。此器兩側的紋樣相同,均由同心圓點出發,圍以三組環形紋飾,是當時瓷器中常見的幾何圖案。

綠釉貼皮條裝飾陶壺

白瓷“官”字款盤口長頸瓶 遼寧建平王府溝出土

黃釉劃牡丹紋長頸瓶

綠釉貼花瓜形執壺

綠釉葫蘆形執壺
執壺是隋代中原地區出現的一種造型,又稱“注子”、“注壺”或“偏提”,做為酌酒、注茶和調味劑的容器,唐宋時期傳入遼朝。遼代執壺在形制上富于變化,一部分直接模仿中原式樣,但工藝水平不夠精湛;一部分揉入契丹地域文化符號,造型和紋飾風格較為獨特。此器呈葫蘆形,大體沿用了宋代同類器物的造型,只是工藝略顯粗糙,體現了遼代瓷器樸拙的藝術風貌。

白瓷劃蓮瓣紋凈瓶、白釉凈瓶

黃釉劃弦紋鳳首瓶 高36.8、腹徑13厘米
鳳首瓶因頸部之上堆塑鳳首而得名,最早源于西域諸國流行的一種銀質把壺,唐代傳入中原地區,時稱“胡瓶”。遼代的鳳首瓶在吸附中原地區造型的基礎上,又形成了自身的風格,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其釉色有黃、綠、白及三彩等。此件鳳首瓶是遼瓷中少見的精品,鳳冠形的花式杯口,鳳首張目曲喙,眼、耳、鼻、眉、喙畢具,竹節狀的長頸,廣肩斂腹,底足外展,全器如矗立于風中伸頸斂翼的鳳鳥,栩栩如生。

白釉剔粉牡丹紋罐

白釉剔粉牡丹紋梅瓶

白瓷花式渣斗 高11.4、腹徑9.8厘米
渣斗為古代宴樂盛裝魚刺、獸骨的日常飲食器物,最早的渣斗出現于唐代。此外,渣斗還可盛裝人的唾液,故亦稱“唾盂”。遼代壁畫里就有傭人手捧唾盂侍奉主人的畫面。遼代墓葬和窯址里曾有大量的渣斗產品,釉色以黃、綠、白、黑為主。此件渣斗的造型古樸大方,胎體潔白堅致,擊聲清脆,釉面溫潤明亮,具有鮮明的時代風格,應是內蒙赤峰缸瓦窯的產品。

白瓷印童子馭馬穿花紋方碟、白瓷印牡丹紋方碟

黃釉印水波錢紋碗、黃釉印水波錢紋碗

綠釉印水波花卉紋碗

白釉黑彩臥虎瓷枕 遼-金 遼寧朝陽西大營子郭家采集

白釉綠彩劃花盆、白釉綠彩劃花三魚紋盤

三彩釉印水波蓮紋花式碟

三彩釉印復瓣蓮紋花式碟 高2.6、口徑13.3厘米
遼三彩采用高溫素燒、低溫釉燒的二次燒成工藝,胎釉之間常施白色陶衣,釉色以黃、綠、白為主。施釉時,用不同色調的釉料按胎面的圖案設計巧妙搭配,形成了明艷鮮亮的裝飾效果。此碟是遼代三彩器中獨特的品種,以盛開的蓮花做為器身,器壁由放大的花瓣組成,底心裝飾著簡化了的花蕊。

白釉黑彩雞形倒流壺 遼-金 高18、腹徑12*14.1厘米
倒流壺是北方草原地區常見的壺式。壺口是封閉的,腹體內設置一個圓管,直接和壺底的注水孔相通。使用時由注水孔注入水,水順著圓管的另一端流近壺體內,直到水平面接近圓管的高度為止,細長的壺流是為了向外倒水之用。這種設計便于馬上攜帶,無論壺體怎樣搖晃,里面的液體都不會輕易外泄。此器被塑成雞形,器身隨意點灑褐色的斑點,突出了雞羽的質感,栩栩如生。

三彩釉印海水流云紋扁把壺 高21、腹徑18.6厘米
淡紅陶胎,流基部作犧首張口狀,構思巧妙。扁圓把,上有環狀穿鼻,供穿系繩鏈之用。通體施黃、綠、白三色釉,嬌艷光潔。壺身兩面模印凸起的花紋,中心為太極圖式復線花紋,圍以如意流云帶,水波蓮花紋地,疏密得當,主次分明,把外印蟠結綬帶花飾。此器制作精工,花紋別致,是遼代三彩器中少見的精品。

三彩釉鴛鴦形水壺

灰陶撲滿 遼-金 遼寧新民紅帽子古城址出土

三彩釉印花小床

白瓷刻蓮瓣紋溫碗、白瓷刻蓮瓣紋執壺 北宋 遼寧喀左白塔子遼墓出土、北宋 遼寧喀左白塔子遼墓出土

白瓷刻蓮瓣紋執壺 北宋 遼寧北票水泉出土

白瓷牡丹紋蓋罐 北宋 遼寧文縣清河門遼墓出土

青瓷刻蓮瓣紋蓋罐、青瓷刻蓮瓣紋蓋碗 五代 遼寧法庫葉茂臺遼墓出土、北宋 遼寧法庫葉茂臺遼墓出土
以上未注明的都是遼代文物,資料來自遼寧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