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釉六系蓋罐 五代 公元907年-960年

岳州窯青釉劃花瓶 五代 公元907年-960年

岳州窯青釉執壺 五代 公元907年-960年

西村窯青釉鳳首壺 宋 公元960年-1279年 徐展堂先生捐贈

西村窯青釉鳳首壺

西村窯青釉鳳首壺局部
我國早期白瓷的制作約始于3世紀,湖南長沙等地東漢墓出土的白瓷始終反映著這一事實。北朝、隋、唐、五代,北方地區白瓷的制作質量循序漸進,產區也陸續擴大。最突出的是邢窯,以河北內邱及臨城為中心產地。所燒白釉器被唐人譽為“類銀”、“類雪”的名品。

白釉印花雙系扁壺 隋 公元581年-618年

白釉燈臺 唐 公元618年-907年

白釉唾壺 唐 公元618年-907年


長沙窯窯址在今湖南長沙市郊銅官鎮瓦渣坪一帶,故又稱銅官窯。產品以造型多變和裝飾技法豐富著稱于世。所制釉下彩產品,以鐵銅裝飾于器體,燒制成大量褐、綠斑點圖案和狀物圖像的產品。還成功的燒出了紅色,為以后釉里紅瓷的燒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唐代北方瓷窯燒造的花釉瓷,以黑、黃或黃褐釉為地,飾繪或揮灑天藍或月白釉斑點,燒成產品裝飾風格自然,色彩對比強烈。以河南魯山、郟縣兩地產品最負盛名,禹縣、內鄉及山西交城、陜西銅川等地也有燒造。
鈞窯是宋、金時代著名瓷窯。窯場遍布河南地區。尤以禹縣鈞臺、八卦洞為中心產區的官鈞瓷燒造代表了鈞窯的最高水平,傳世有許多北宋宮廷專用品,制作精美,有的底部還刻有一至十的數碼。鈞窯瓷釉以銅、鐵為呈色劑,所燒產品均為乳濁釉,有天藍、月白、玫瑰紫、海棠紅等色澤。

鈞窯天藍釉方瓶 元 公元1271年-1368年

鈞窯天藍釉方瓶局部

鈞窯天藍釉方瓶局部

鈞窯天藍釉方瓶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