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遼 白瓷提梁壺
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耶律羽之墓出土 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在遼代,一方面從中原輸入陶瓷器,另一方面也設窯生產陶瓷器,遼代窯址生產的陶瓷器和契丹族的生活密切相關,在器形和裝飾上獨具游牧民族特色。典型器形有雞冠壺、盤口穿帶瓶、鳳首瓶、牛腿瓶等。裝飾上以印花為主,也流行刻劃花。陶器以灰陶和黑陶為主,還有綠釉、黃釉、三彩釉等釉陶器。瓷器的釉色品種主要有白釉、茶末綠釉、醬釉。遼境內燒造瓷器和釉陶的窯址分布在遼的五京,并且在五京府治附近設置,分別為中京缸瓦窯、南京龍泉務窯、西京渾源界莊窯、上京東沙布爾臺窯、東京江官屯窯等。內蒙古境內的遼代窯址有;赤峰市松山區缸瓦窯址、巴林左旗的南山窯址、白音郭勒窯址、哈達英格窯址,阿魯科爾沁旗東沙布爾臺鄉諸窯包括水泉溝村窯址、代白烏蘇村南窯址、寶山村西南溝窯址以及老白音花村南溝窯址等多處。


遼 白瓷人首摩羯形提梁注壺
赤峰市巴林右旗烏蘭套海蘇木出土 內蒙古博物院藏

遼 白瓷執壺
赤峰市松山區大營子村駙馬贈衛國王墓出土 內蒙古博物院藏

遼 雙首羽人紋黃釉提梁壺
赤峰市寧城縣三座店鄉山嘴子村出土 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遼 白瓷瓜腹提梁壺
烏蘭察布市察右前旗遼墓出土 內蒙古博物院藏

遼 三彩八角形洗
赤峰市寧城縣小劉杖子墓出土 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遼 黑陶篦點紋壺
烏蘭察布市察右后旗白音查干鎮出土 內蒙古博物院藏
西夏時期,內蒙古西部的鄂爾多斯市和阿拉善盟曾在西夏的統治版圖內,在此出土了不少珍貴的西夏陶瓷器,釉色品種主要有白釉、褐釉等,比較典型的是褐釉剔花瓷器。1958年,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征集到的兩件褐釉剔花瓷器,是發現較早的西夏瓷器。1985年,在內蒙古伊金霍洛旗白圪針又出土了一些珍貴的窖藏瓷器。

西夏 黑釉剔花梅瓶
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敏蓋鄉出土 內蒙古博物院藏
金元時期
金代內蒙古境內的一些窯址還在繼續生產陶瓷器,目前所知,就有赤峰松山區缸瓦窯,還保持著遼代的釉色品種,仍以白釉、黑釉、醬釉為主,器形和裝飾發生了改變,白釉黑花瓷器生產的數量較多。元代的制瓷工藝,在中國陶瓷史上占有承前啟后的重要地位。在前代的基礎上,元代的鈞窯、磁州窯、霍窯、龍泉窯、德化窯等主要窯場繼續生產傳統品種。由于元代對外輸出的增加,生產規模普遍擴大,大型器物增多,燒造技術也更加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