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字銘文,在定窯中常見,也是人們較熟悉的銘文之一。宋代定瓷多見于盤、碗、罐、瓶等制品,銘文多刻于器物底部。有“官”、“新官”兩種銘文,諸如前所講,這類銘文大都為燒制前在泥坯上所刻。即于泥坯半濕時奏刀,爾后施釉,即字在下釉敷其上。通常見到的“官”字銘文字體有筆畫粗壯者,有清瘦者,有結體周正者,也有結體潦草者。究其書法藝術,大概與其用刀具在泥坯上施展有關,一般情況下較能表現個人的書法風格。從銘文的隨意性上分析,各個歷史時期的定瓷作品都有各自特征。

“尚食局”銘文
“尚食局”銘文,為宋代定窯常見款識。“尚食”一詞,按《漢語大辭典》屬官職名,為“掌帝王膳食”。有解釋說為皇帝制備膳食之所,筆者以為,是掌管皇帝膳食之最高部門。說白一點,就是專管為朝廷做飯的地方,譬如御膳房是直接烹飪之處,而“尚食局”則是直接指揮御膳房的部門。一些膳食,諸如海味山珍、名菜珍蔬,包括盛膳用器皆由“尚食局”負責,自然“尚食局”銘款瓷器為宮廷膳食專用無疑。曲陽縣定窯遺址文物保管所藏高足印花龍紋盤(殘片)為典型膳食器物,高足,滿釉,中刻“尚食局”行書三字(見圖)。盤內印龍紋,規整肅麗,象征和蘊含著瓷器本身的尊貴,并藉以高揚著皇家特有的風范和權威。可知,這批“尚食局”專用瓷器是經過尚食研究后而訂作,不妨說有時是經皇上欽定的。此件“尚食局”為釉下刻字,細高足,印花龍紋為中凸型工藝。按高足盤使用范圍,疑為果盤或點心盤。

“尚藥局”銘文
“尚藥局”款。曲陽縣定窯遺址文物保管所藏蓋罐(殘片)一只,罐身上部橫書“尚藥局”三字楷書,蓋上刻龍紋,字刻釉下,平底麻面,品相甚佳。同上“尚食局”一樣,“尚藥局”是專管帝王診疾制藥之所,負責整個宮廷的病疾診治和防疫。此件蓋罐專盛藥劑之用。自古帝王,享盡天下榮華富貴,宮中太醫所遺宮中秘方,曾傳為佳話。一只“尚藥局”龍紋蓋罐亦可鑒一斑。

“龍”字銘文
“龍”字款(見圖)與“花”字款(見81頁“花”字銘文),偶于定窯遺址文物保管所見到此二款,前不見文獻記載。二款皆為釉下刻,均書于底內左側,器形均為盤。“龍”字款者盤內刻龍紋;“花”字款者,盤內刻荷花,皆形象神逸、刀法嫻熟,推斷為官窯制宮中用名器。因為凡刻“龍”字者,民間不敢使用或遺存,必是禁中用品;刻“花”字者,應該說使與刻“龍”字者易分辨而為之,而同為宮用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