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鴛鴦壺或稱手控魔壺、八卦壺和雙色酒具,專利名為雙腔壺。因按國家批復專利產品文件要求,一應專利產品取名不允許冠以“奇”、“怪”以及“魔”等。此件雙腔壺(手控魔壺)的設計及其基本功能為一體內(外觀)盛兩種液體,從一個口(嘴)中倒出,而相互不混合,并使各部位功能效果達到至佳。
雙腔壺功能設計成功的主要標志,是完善而巧妙發揮產品的內在功能優勢,以達到設計目的。凡帶有這種奇特功用的特殊產品,按要求首先解決的應當是功能效果問題。如果忽視和輕視這個問題,屬于沒有抓住問題的主題和要點。應該說離開這種效果功能發揮的任何設計和前期制作都將是失敗的。
尊重內部結構的合理裝置,以此為主,外部裝飾及造型為輔。即造型裝飾必須為整個功能結構的完美服務。在符合與做到這個設計制作的前提下,盡可能充分發揮裝飾與造型手段去標新立異,賦予產品統一協調的神韻表達。
陶瓷設計,我們把它稱為精密設計,是說它所表現的造型美、結構美以及裝飾美方面的要求都非常嚴格。然而它又不像金屬件,從機床上下來后,其誤差僅為±0.Olmm。陶瓷往往做不到這一點。這是由于陶瓷材料所制約,工藝成型的限制,燒成藝術的不足。同一件陶瓷制品,在內部結構及外觀質量均符合設計要求情況下,去測量它們之間的規格則出現明顯的差別,有的誤差高達±0.5cm,大件產品甚至為±lcm。這里面問題很復雜,誤差的形成并非出在前期設計,而主要出現在燒成藝術上,其次是成型操作上。窯爐不好使或燒成火不均勻,使窯爐內形成上下溫差太大,使產品受火不勻。火大導致產品收縮大,火小導致產品收縮小。而成型操作,包括拉坯產品和注漿產品,由于掌握器壁薄厚不勻,同樣給燒成造成收縮差異,最后表現在產品規格上。
雙腔壺整個設計,都是在兼顧了這些綜合問題后形成的設計思路及選擇制作方式。設計與陶瓷材料的發揮上往往受到制約,往往難以表達其事物的全面和表現事物的精微之處。所謂僅得皮毛未得精髓,抑或說,陶瓷設計不過是一種預想的平面表達,待拿到實踐中形成產品,則必然遇到一些預料之外的問題,再有經驗的設計專家也是這樣。這種問題不外乎功能與外觀兩方面,都有必要進行再修正,再改進。如此,從反復和失敗中得到的結論才能稱為正確的、真理的。內部結構的制作要點,凡產品都有關鍵部位,即表現器物精神和表現產品效果的部分,我們把它稱為制作要點。要點能掌握好,是抓住了問題的主要矛盾。
手控魔壺的要點表現在出水口及與壺體粘接處的分水部位,出口與分水處這一段操作處理為關鍵部位,其次就是把手下面的兩個小孔,即控制區。分水部位延伸到離出水口1.5cm為分離帶,至出水口便合二為一。要點是從分水口倒出的每一種液體都必須順暢地通過分離帶而進入出口溢出,其整個通道務必做到無障礙、無滯陽.備必使分水口洞達、出口細微。洞達水容量足,足則沖擊力猛,口細則聚其勢,勢聚則水合。這樣便形成了出水口順暢,達到了最初的設計目的。關于出水問題,曾作為一個老大難困擾了很久。起初,由于設計沒有把這一段列為重點,只作為一般性技術進行處理,結果左右兩邊倒出的酒水形成左向右歪,右向左斜,而且倒不成一條直線,并時有打旋或打散花的現象。往往一杯酒水,倒到外邊就有一半多。面對這個實際問題,我們采取如上的處理,并獲得了理論上的收獲。
關于把手下部的控制區的兩小孔,它直接關系到出水的功能效果。此二小孔,設計太大則易露,小則易塞。露則被人看破,失去神秘感和魔字意義。堵塞是指施釉時浸入釉水,孔一塞則氣不通,氣不通則出水口就不會出水,造成報廢。因此這個控制區也很關鍵。
手控部位及把手、流、蓋、底均為單獨部件,分別注漿,然后粘接。把手下部控制區位置要高于壺體水面,以避免酒水外溢。壺嘴(流)要求巧而細,因此容易造成注實,或者一邊孔大,一邊孔小,形成一邊出水暢,一邊出水慢。這需要用一特制工具按壺嘴形式進行處理,以使順暢。壺嘴粘接部位不宜過高,一般掌握在壺嘴同壺口平行位置上。以上為魔壺制作基本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