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瓷藝術價值的超越,確立了自身發展的戰略位置,在一定時間里再現其歷史輝煌,并非神話。當然,首先充滿著困難與曲折。這里有些是可控性的,有些屬非可控性的。如何變非可控因素為可控因素,最終戰而勝之,萬事自在人為。大凡每種大事業的成功,似乎都是以內在條件為前提的,原不足怪。既然它有著先天的自身優勢,說明已具備了生存光大的條件。實踐證明,五大名窯中定瓷發展前景最為廣闊。因為它屬白瓷范疇,雖謂白瓷又別于普通白瓷,優、雅于其他白瓷。它完全可以利用這無可比擬的自身優勢,變幻形制,演繹裝飾,改革工藝而走向廣大的民用市場。以繼承古老傳統的定瓷風格為基本特色,在產品系列上大做文章,一旦投入運作,叱咤市場,決不含糊。而其客觀存在的四大名窯多為青瓷,多以色釉、龜裂等為制勝之本,適應于藝術瓷發展,亦適于作小件食具藝術品;而趨向大規模餐具及民用市場角逐,似乎沒有競爭條件。這一點,定窯則不失為得天獨厚。
縱觀整個陶瓷市場,民用瓷幾乎占80%,其他20%,為美術陶瓷和仿古陶瓷(不包括建筑與衛生陶瓷)。民用瓷無疑成為整個陶瓷市場的主宰。隨著國際貿易對進出口商檢標準的嚴格控制和人們對生活保健的要求,一些大飯店、大賓館、包括一些中小城市的餐廳、飯館,似乎一夜之間改彩瓷餐具為素白瓷餐具,目前已形成一個不可逆轉的潮流。從科學角度認識,彩瓷,尤其是現通用的釉上貼花低溫彩烤瓷和手繪彩瓷,這種生產工藝難以在低溫800℃左右把花紙顏料的有害物質(鉛毒)凈化,給人們身體帶來慢性毒害。我們通常用的餐具,天長日久畫面色彩逐漸變淡,甚至局部脫落。在使用過程中,這些有害物質一部分隨碗筷洗刷而流去,另一部分則通過食用進入腹內。為盡快改變這種生活器皿的使用習俗,一些發達國家首先在國際貿易間紛紛建立健全了進出口商檢程序和商檢標準,嚴格控制此類有害產品的流通。
這是一場日用陶瓷領域里的改良和革命,是人們生活日益提高的象征,總歸是科技發達之使然。所不足的是,目前市場上的素白瓷餐具,說穿了不過是當年陶瓷工廠未經過貼花彩烤的半成品。餐具的革命只注重了衛生保健的一面,而忽視了使用美觀的一面。但生活畢竟是向高層次無休止地邁進,食用器皿同樣也是由低而高為走向的,素白瓷的出現不過是改良時期的過渡。與此同時,有些飯店老板提出并呼喚定窯印花餐具盡早問世。其實,定窯生產者何嘗不愿如此。
定瓷印花,采用陶范印制。器皿紋飾,莊重而典雅,富麗而明凈,主要再現其材質美。題材或二龍戲珠,或丹風朝陽,或嬰兒戲蓮等皆寓以平安吉祥,富貴如意。均以淺浮雕形式出現,用手觸摸,感覺微妙;而目視則覺水云游動,花草搖曳。刻花、劃花同樣以超逸的藝術手法及高雅的藝術風格而享譽數百年。在定窯藝術品中,這種手法產品價值極高,產品之外,更強調了作者藝術才華及修養,展示著作者一種非凡的藝術思維和境界。其形式和胎質的確立,歷史上被譽為“聲如磬、白如玉、薄如紙”。千余年來,為國內外有識者所傾倒。可以想象,這種形式風格的精美中西餐具,端上餐桌,進人大雅之堂,足可為宴會增添幾分光彩;宴畢還可以一賞其定窯名瓷的優異風采,體味當代匠心藝術,陶冶人的情操。
這是一種設想,而又是一種挑戰。因為研究的進程已經不可回避地觸及了這個問題。然而,目前能再現這種風格的產品,只能限于手工制作,其工藝難度之大,工序之繁,成本之高,效率之微,已形成邁向目標難以逾越的障礙,急切難下。毋庸置疑,定瓷工藝改革的難題,嚴肅而歷史地擺在創業者面前。這民族的賦予,人民的重托是多么光榮艱巨而責無旁貸。如果放棄這種改革,使研究半途而廢,無疑意味著一種妥協,20年光大之愿,不過是一種實際意義上的欺騙。多少年來,定瓷產生可觀經濟效益一直成為他們研究的最終目標。
由于條件限制,迄今為止,研究進程一直停滯在傳統制作及技術探討范圍,不同的是產品式樣的翻新。由古老而傳統的工藝技術向現代化移植,由現民間作坊式手工制作改高科技機械化批量生產,它需要一個較復雜的研究過程,需要更大更艱難的物質和精神投入。可以想象:功成之日,單位成本大大降低,生產效率將大大提高。形制規整,紋飾清麗,使用方便。讓精美的定窯產品,讓定瓷典雅之風范,從收藏家柜子里、從博物館展窗里走出來,進入家庭,進入民間,走向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