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芽時期的定窯作為一種新生事物而出現,無疑經歷了漫長而艱苦的探索歷程,抑或說這種探索貫穿于整個定窯生產史。一項物質再造工程——定窯科技項目的研究和實施,確非一件易事。一開始沒有也不可能受到國家和政府的器重而迅速得以發展。但定窯能排除前進中的所有障礙,積極于人力物力的有機投入并汲取兄弟陶瓷制作工藝精華,在較短時間內形成特色并推向市場,很快轟動社會。任何一項事業的成功,都將產生相應的連帶因素,隨著定窯的擴大和影響,國家各部門及宮廷用瓷也開始由定窯供給。現存刻有“官”、“新官”、“尚食局”、“奉華”、“聚秀”、“定州公用”等字款的器物足以證明,當時定窯瓷器幾乎覆蓋了整個宮廷和國家有關部門。總之,整個朝野上下,不論王公大臣還是普通百姓,皆以擁有一件定窯瓷器而樂道。
定瓷受到社會青睞,確非偶然。作為中國白瓷之優秀代表,其釉色靈動溫和,質地堅密;其形制氣宇軒昂,超凡脫俗。以北宋政和、宣和間之盤、碗為例,器薄如紙,韻擊若磬,肌膚同玉。更著以雅淡紋飾,或印或刻,或凸或凹,含春花之清麗,蘊秋月之柔光。情采并茂,聲色奪人。定窯崛起北方,實得其北宋社會穩定之天時、曲陽水土之地利、一方工匠技術之人和。因以非凡之氣勢,全面地向白瓷領域實行了大踏步邁進,形成個性,贏得了一定的文化品位,成為當時陶瓷業之時尚。定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然其成功的過程和條件是多方面的。同其他任何一項技術成果的出現一樣,得到了社會同行及其姊妹藝術的啟發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